膞
部首
月部(月部)
笔画
15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月部(月部),总笔画15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1
统一码
819E
仓颉
BJII
郑码
QFDS
四角号码
75243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EGJF
注音
ㄓㄨㄢ,ㄔㄨㄢˊ,ㄔㄨㄣˊ,ㄓㄨㄢˇ,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351112511214124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膞
〈名〉
〈方〉∶鸟类的胃,肫。如:鸡膞
详细解释
名词
〈方〉鸟类的胃,肫。如:鸡膞。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專 | 職緣 | 章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仙A | 山 | cjyen/tjven | dʰuɑn |
百度释义
1. 鸟类的胃:鸡膞。
1. 制作陶器的旋盘:“器中膞,豆中县,膞崇四尺,方四寸。”
1. 古代祭祀所用牲后体的一部分:“肩臂曘膞骼在两端。”
1. 切成块的肉。
2. 膝头。
现代汉语词典
膞zhuān
(名)〈方〉胗;鸟类的胃:鸡~。
康熙字典
膞【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市沇切《集韻》《韻會》主兗切《正韻》乳兗切,音轉。《說文》切肉也。《廣韻》細割也。《博雅》膞,臠也。
又《正韻》腓膞,腸也。
又一挺肉亦曰膞。《淮南子·說林訓》一膞炭熯,掇之則爛指。《註》一膞,一挺也。膞,音轉。
又人名。《史記·外戚世家》有男一人,爲昌邑王。《註》名膞。
又《廣韻》旨兗切《集韻》豎兗切《正韻》止兗切,音腨。義同。
又《集韻》殊倫切,音純。股骨也。《儀禮·少牢饋食禮》升羊豕肩臂臑膞胳。《註》髀下爲膞,猶前足之臂。膞下爲胳,猶前足之臑也。《釋文》音純。亦讀之兗反。
又《集韻》《韻會》淳沿切,音遄。陶人作器具。《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器中膞。《註》膞,鄭康成讀如車輇之輇。
又《廣韻》職緣切《集韻》朱遄切,音專。膞,鳥胃也。
又《集韻》食川切,音船。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膞【卷四】【肉部】
切肉也。从肉專聲。市沇切
说文解字注
(膞)切肉也。膞與剸義近。儀禮說牲體前有肩臂臑。後有肫髀骼。髀不升於俎。故多言肫骼。肫亦作膞。經肫膞錯出。皆假借字也。經本應作腨。腨、腓腸也。以腓腸該全脛。假肫膞字爲之。从肉。專聲。市沇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