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的康熙字典释义

胳【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音各。《說文》腋下也。《廣韻》胳腋。《博雅》胳謂之腋。

《集韻》轄格切,音垎。義同。

《集韻》各頟切,音格。牲後頸骨。《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註》後脛骨二,膊胳也。《釋文》胳,音格。

胳的网络解释




<名>
(形声。从肉,各声。本义:腋下)
同本义 [armpit]
胳谓之腋。——《广雅》
胳,腋下也。——《说文》
肘后曰胳。——《埤苍》
胳之高下可以运肘。——《礼记·深衣》。俗字作袼。

另见gé胳

 ㄍㄜˉ
① 〔胳臂〕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亦称“胳膊”(“臂”、“膊”均读轻声)。

② 〔胳肢窝〕同“夹肢窝”。胳

 ㄍㄜˊ
① 〔胳肢〕在别人身上抓挠,使人由发痒而笑(“肢”读轻声)。

② 同“骼”。胳
肐、骼

<名>
牲畜的后胫骨。后作“骼” [bone]

另见gē

康熙字典 - 胳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胳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胳的部首是月部,10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