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絫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7D6B
仓颉
IIIF
郑码
ZSZZ
四角号码
23903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CCCI
注音
ㄌㄟˇ,ㄌㄟˋ,ㄌㄟ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古同“累”。
-
古同“累”。
-
古同“累”。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絫 | 力委 | 來 | 支A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支A | lĭwe | lyex/lvee |
百度释义
-
1. 古同“累”。
-
1. 古同“累”。
-
1. 古同“累”。
康熙字典
絫【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音壘。《說文》增也。十黍之重也。《前漢·律歷志》權輕重者,不失黍絫。《註》應劭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吳王濞傳》脅肩絫足。《註》師古曰:絫,古累字。
又《集韻》盧戈切,音螺。義同。
又《集韻》倫追切,音欙。與纍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絫【卷十四】【厽部】
增也。从厽从糸。絫,十黍之重也。力軌切
说文解字注
(絫)增也。增者、益也。凡增益謂之積絫。絫之隷變作累。累行而絫廢。古書時見絫字、乃不識爲今之累字。良僞切、亦如是。从厽糸。會意。糸、細絲也。積細絲成繒。積坺土成牆。其理一也。不入糸部入厽部、重厽也。玉篇乃以入糸部矣。厽亦聲。力軌切。按當云力詭切。在十六部。一曰二字今增。玉篇作又。絫、十黍之重也。十黍爲絫。而五權從此起。十絫爲一銖。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三十斤爲鈞。匹鈞爲石。石許作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