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的康熙字典释义

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音伐。《說文》海中大船。《海篇》編竹渡水曰筏。《揚子·方言》泭謂之,謂之筏。《郭註》木曰,竹曰筏,小筏曰泭。

《廣韻》《集韻》北末切,音撥。箄也。

《集韻》普活切,音鏺。義同。《集韻》本作橃。

筏的网络解释




<名>
(形声。从竹,伐声。本义:筏子)
同本义 [raft]
筏,大曰筏,小曰桴,乘之渡水。——《广韵》
重五斤以上诸林木,渥水中,无过一筏。——《墨子·杂守》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杜甫《奉送崔都水翁下峡》
又如:筏渡(用筏子渡水) 筏工(以撑筏子为业的人)筏

 ㄈㄚˊ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竹筏。皮筏。

康熙字典 - 筏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筏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筏的部首是竹部,12画,上下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