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的康熙字典释义
禀【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正字通》俗稟字。《唐韻》《集韻》《韻會》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韻會》俗作禀,非。
禀的网络解释
禀
bǐng
<动>
(会意。禀为禀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① 同本义 [grant grain]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 禀谷(官府给予粮食) 禀粮(供给粮食) 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② 赋予 给与 [bestow on give]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又如:禀质(天资) 禀才(天赋的才华) 禀分(天赋的资质) 禀形(天赋的形貌) 禀体(天赋的体质)
③ 承受 [bear]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 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 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④ 报告 [report]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 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 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禀
bǐng
ㄅㄧㄥˇ
①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赋。
② 指下对上报告:禀报。禀复。回禀。
bǐng
<动>
(会意。禀为禀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① 同本义 [grant grain]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 禀谷(官府给予粮食) 禀粮(供给粮食) 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② 赋予 给与 [bestow on give]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又如:禀质(天资) 禀才(天赋的才华) 禀分(天赋的资质) 禀形(天赋的形貌) 禀体(天赋的体质)
③ 承受 [bear]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 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 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④ 报告 [report]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 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 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禀
bǐng
ㄅㄧㄥˇ
①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赋。
② 指下对上报告:禀报。禀复。回禀。
康熙字典 - 禀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禀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禀的部首是--,13画,上下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