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ào [pao]
部首 疒部(疒部)
笔画 10画
结构 半包围结构
部首为疒部(疒部),总笔画10画,五行属水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5
统一码 75B1
仓颉 KPRU
郑码 TRY
四角号码 00112
电码 6711
区位码 8069
姓名学
五笔 UQNV
注音 ㄆㄠ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4134135515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五行分析

根据疱的五行属性水,推荐搭配:

宜配:金、木属性字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水疱、疱疹、面疱、皴疱、脓疱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1. 面部所生的小疮,俗称粉刺

    脸上的小疱一个一个都红而且亮起来。——茅盾《子夜》

  2. 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如:手上烫起了一个疱;小水疱;小脓疱

详细解释

名词

(1) 面部所生的小疮,俗称粉刺

脸上的小疱一个一个都红而且亮起来。——茅盾《子夜》

(2) 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如:手上烫起了一个疱;小水疱;小脓疱

英语翻译

acn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u5 [海陆丰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 潮州话:pa6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皃去聲開口二等pʰauphrauh/pheaw

百度释义

(名)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疹|水~。

现代汉语词典

疱pào
(名)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疹|水~。

康熙字典

疱【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𢼌

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𢼌原字从皮,不从攴。(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𠀤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𠀤音砲。義同。《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皰【卷三】【皮部】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旁教切

说文解字注

(皰)面生气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从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