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ēng [keng]
部首 牜部(牜部)
笔画 11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牜部(牜部),总笔画11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7
统一码 727C
仓颉 HQMVM
郑码 MBHB
四角号码 21512
电码 8721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TRGA
注音 ㄎㄥ,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1.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

    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坙声。人曰胫,牛牼。——《说文》

详细解释

名词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

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坙声。人曰胫,牛牼。——《说文》

英语翻译

man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gen1 [海陆丰腔] gin1 gen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口莖耕開平聲開口二等khreng/qaengkʰæŋ

百度释义

1.牛胫骨。

2.古通“顅”,颈长。

康熙字典

牼【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𠀤音鏗。《說文》牛膝下骨也。

人名。《春秋·襄十七年》邾子牼卒。《左傳·昭二十年》使少司𡨥牼以歸。《孟子》宋牼將之楚。

《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𠀤音莖,義同。《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集韻》丘閑切,音慳。

《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𠀤音徑。義𠀤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牼【卷二】【牛部】

牛厀下骨也。从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口莖切

说文解字注

(牼)牛厀下骨也。牛脛也。脛者、骹也。从牛。巠聲。口莖切。十一部。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按仲尼弟子列傳。宋司馬耕字牛。左傳哀十四年。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