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 [xun]
部首 火部(火部)
笔画 16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火部(火部),总笔画16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2
统一码 71D6
仓颉 FSMI
郑码 UOJD
四角号码 97846
电码 3593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OVAF
注音 ㄒㄩㄣ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动〉

  1. 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

    扬汤燖毛,毛须弥聚。——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

  2. 又如:燖毛;燖鸡

  3.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沈括《梦溪笔谈》

详细解释

动词

(1) 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

扬汤燖毛,毛须弥聚。——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

(2) 又如:燖毛;燖鸡

(3)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英语翻译

reheat food

方言集汇

◎ 粤语:cam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m2 [客英字典] cim2 ciam2 [海陆丰腔] cim2 [梅县腔] cim2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徐鹽鹽A平聲開口三等鹽Azsiem/sziemzĭɛm

百度释义

1.用火烧熟。

2.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熟三献。”

3.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毛。鸭毛不~不净。

康熙字典

燖【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𠀤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𠀤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燂【卷十】【火部】

火熱也。从火覃聲。火甘切。又,徐鹽切

说文解字注

(燂)火熱也。廣雅。燂、煗也。攷工記弓人。撟角、欲?於火而無燂。注云。燂、炙爛也。故書燂或作朕。从火。覃聲。大甘切。又徐鹽切。七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