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的康熙字典释义
灸【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舉友切《集韻》《韻會》巳有切,音九。《說文》灼也。《玉篇》也。《增韻》灼體療病也。《史記·倉公傳》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又通作久。《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謂以蓋鬲口也。《疏》灸塞義,謂直用疏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救。義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註》灸猶柱也。《疏》柱之兩牆,觀其體之强弱均否。
又《本草綱目》天灸,白灸,毛莨艸別名。山人截瘧采莨葉,挼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又姓。見《姓苑》。《集韻》或書作。
灸的网络解释
灸
jiǔ
<动>
(形声。从火,久声。本义:用艾火烧灼。中医的一种疗法)
① 同本义 [cauterize]
灸,灼也。——《说文》
所谓不病而灸,无忧而自默。——向秀《难养生论》
又如:灸刺(艾灸和针刺) 灸客(接受灸疗的病人) 灸眉(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 灸师(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② 烧灼 [burn]。如:灸灼(烧灼) 灸发(烧灼头发)
③ 拄,支撑 [support]
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周礼》
④ 堵塞 [stop up]灸
jiǔ
ㄐㄧㄡˇ
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针灸(针刺与艾灸的合称)。
jiǔ
<动>
(形声。从火,久声。本义:用艾火烧灼。中医的一种疗法)
① 同本义 [cauterize]
灸,灼也。——《说文》
所谓不病而灸,无忧而自默。——向秀《难养生论》
又如:灸刺(艾灸和针刺) 灸客(接受灸疗的病人) 灸眉(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 灸师(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② 烧灼 [burn]。如:灸灼(烧灼) 灸发(烧灼头发)
③ 拄,支撑 [support]
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周礼》
④ 堵塞 [stop up]灸
jiǔ
ㄐㄧㄡˇ
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针灸(针刺与艾灸的合称)。
康熙字典 - 灸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灸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灸的部首是火部,7画,上下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