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湽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6E7D
仓颉
EVMW
郑码
VZAK
四角号码
32163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IGVL
注音
ㄗ,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湽
zī
古同“淄”。
笔画数:12;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555125121
zī
古同“淄”。
笔画数:12;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55512512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葘 | 側持 | 莊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ʧĭə | cri/trio |
百度释义
-
古同“淄”。
康熙字典
淄【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側持切《集韻》《韻會》《正韻》莊持切,音菑。水名。《水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
又州名。《廣韻》春秋時屬齊,漢爲濟南郡,宋文帝改淸和郡,隋置淄州。因水以名焉。
又縣名。《廣輿記》淄川,屬濟寧府。臨淄,屬靑州。
又通作菑。《周禮·夏官·職方氏》幽州,其浸菑時。
又黑色曰淄。《後漢·皇后紀》恩隆好合,遂忘淄蠹。《集韻》俗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