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huì [kuai,hui]
部首 氵部(氵部)
笔画 9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氵部(氵部),总笔画9画,五行属水,姓名学常用字,吉凶寓意:吉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6D4D
仓颉 EOMI
郑码 VOBZ
四角号码 38132
电码 3420
区位码 6811
姓名学 常用字
五笔 IWFC
注音 ㄎㄨㄞˋ,ㄏㄨㄟ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常用字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441341154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五行分析

根据浍的五行属性水,推荐搭配:

宜配:金、木属性字

姓名学分析

根据姓名学分析,浍字:

常用字

吉凶寓意

该字在姓名中的吉凶寓意:

性别倾向

该字在起名时的性别倾向:

男女通用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沟浍、涓浍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1. 河名,浍河。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北部,上游为东沙河和包河,在临涣汇合后,向东南流经固镇、边城,又向东流至五河县北与沱河汇合,最后流注洪泽湖

  2. 另见kuài

〈名〉

  1. (形声。从水,会声。(huì)本义:水名。也称浍河。源出河南省,流入安徽省)田的排水沟

    以浍写水。——《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

    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2. 另见huì

详细解释

huì

名词

(1) 河名,浍河 。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北部,上游为东沙河和包河,在临涣汇合后,向东南流经固镇、边城,又向东流至五河县北与沱河汇合,最后流注洪泽湖

(2) 另见 kuài

kuài

名词

(1) (形声。从水,会声。( huì)本义:水名。也称浍河。源出河南省,流入安徽省) 田的排水沟

以浍写水。——《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

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2) 另见 huì

英语翻译

irrigation ditch, trench; r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kui2
◎ 潮州话:哥歪3(怪)

宋本廣韻

百度释义

[ kuài ]

1. 田间水沟:涓浍(小流)。

[ huì ]

1. 〔浍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流入安徽省。

2. (澮)

现代汉语词典

浍kuài
(名)田间的水沟。

康熙字典

澮【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巜𣴯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外切,音儈。水名。《說文》水出靃山,西南入汾。《水經注》澮水,出詳高山。

涓澮,小流也。《郭璞·江賦》商搉涓澮。

《爾雅·釋水》水注溝曰澮。《周禮·地官·遂人》千夫有澮。《疏》澮,廣二尋,深二仞。

《廣韻》《集韻》𠀤古邁切,音夬。義同。

《集韻》烏外切,音薈。與濊同。深廣也。

戸八切,音滑。兩水合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澮【卷十一】【水部】

水。出靃山,西南入汾。从水會聲。古外切〖注〗巜、𣴯𣲸,古文。

说文解字注

(澮)澮水。出河東彘靃山。西南入汾。河東彘三字、鉉奪。鍇本誤作河西二字。今正。前志。河東郡彘。後志曰。永安、故彘。前志彘下曰。霍大山、在東。冀州山。今山西霍州州東南霍山、禹貢之大岳也。水經曰。澮水、出河東絳縣東澮交東高山。西至王澤。注於汾水、不言出霍山者、水經舉其近源。許舉其遠源也。水道提綱曰。澮河、源出翼城縣東南山。西流經中衛鎭。又西稍北至城南。又西經曲沃縣南。又西至絳州城南入汾。方輿紀要。翼城縣有澮高山。有澮水入曲沃縣畍。至絳州南入汾。从水。會聲。古外切。十五部。按今文尙書以畎澮爲𡿨巜。見谷部。巜下又曰水流澮澮也。澮澮卽??。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