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的康熙字典释义

柄【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本也。《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

《韓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通枋。詳枋字註。

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柄的网络解释


bǐng
<名>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① 同本义 [handle]
柄,柯也。(柯:斧柄。)——《说文》
覆之南柄。——《仪礼·少牢礼》
有柄。——《仪礼·大射礼》
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柄子(方言。器物的把儿) 刀柄 勺柄 曲柄(曲轴的弯曲部分)

② 权力 [power]
而皇上无寸柄。——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权柄(所掌握的权力) 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权) 柄令(权柄 命令)

③ 植物的花、叶、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stem]。如:花柄 叶柄

④ 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漏洞 [butt]。如:笑柄 话柄

⑤ 根本 [base fundament]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礼记·礼运》
谦,德之柄也。——《易·系辞下》
治国家不失其柄。——《国语·齐语》

⑥ 姓柄
bǐng
 ㄅㄧㄥˇ
①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柄。花柄。

② 器物上的把儿:刀柄。勺柄。

③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柄伞。

④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话柄。

⑤ 执掌:柄政(执掌政权)。柄国。

⑥ 权:国柄。民柄。

⑦ 根本:“谦,德之柄也”。柄
bǐng
<动>
执掌 掌握。同“秉” [preside over hold power weild power]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周礼·天官·大宰》
又如:柄事(执掌政事) 柄朝(执掌朝政)柄
bǐng
<量>
用于有柄之物 [handle]。如:一柄大刀 一柄锄头

康熙字典 - 柄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柄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柄的部首是木部,9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