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成语
杜鹃啼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杜默为诗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杜门却扫
杜:关上。关上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指闭门谢客,清静自适...
杜渐防微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
杜渐防萌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
杜门谢客
闭门谢绝宾客。指不与外界来往。...
杜口无言
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杜口裹足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
杜门不出
关闭门户,不外出与人交往接触。...
杜弊清源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杜门面壁
谓闭门修养。...
杜断房谋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杜门绝客
同“杜门谢客”。...
杜耳恶闻
塞住耳朵不愿听。...
杜门屏迹
见“杜门晦迹”。...
杜微慎防
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
杜口绝言
犹言杜口无言。...
杜隙防微
杜隙:杜绝疏失。杜绝疏失,防患于未然。...
杜渐除微
同“杜渐防萌”。...
杜门自守
关闭大门,安分守已。...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
杜口结舌
犹言杜口吞声。...
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杜门晦迹
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
杜绝后患
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
杜门自绝
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杜门绝迹
指隐居不出。...
杜邮之戮
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
杜门絶客
指不与人往来。同“杜门谢客”。...
杜门絶迹
指隐居不出...
杜口絶言
犹言杜口无言...
杜口绝舌
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
杜口木舌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
杜门自絶
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第二字成语
第三字成语
防微杜渐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
房谋杜断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
防微杜衅
犹言防微杜渐。...
防萌杜渐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
剪发杜门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
截辕杜辔
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
召父杜母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
慎防杜渐
慎:谨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
成语故事
防微杜渐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
房谋杜断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杜渐防微
丁鸿,东汉时人。自幼聪明好学,对经书很有研究。其父死后,父亲的爵位按当时的世袭传统应由作为长子的他继承,但他却上书朝廷要把爵位让给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来。后来,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发现,经反复劝说,才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刘肇继位时,刘肇因年幼无能,大权由窦太后执掌。当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职位非常显要,他拉帮结伙,把窦家兄弟纷纷安排到了重要的职位上,相互勾结,...
杜渐防萌
东汉和帝年代,有个大官名叫丁鸿。他博览群书,能言善辩,而且敢于仗义执言,为此很受大家的敬重。 当时,窦太后主持朝政,她的一班皇亲国戚,依仗权势,干了不少坏事。丁鸿在和帝面前,列数这班人的罪状,并且权衡了利弊得失。 他认为,任何事物在刚开始发生变化时就加以禁止,还比较容易,到后来就难了;如果人在处事上不注意细微的变化,任其发展下去,就很难收拾了。 他还向和帝建议,应该亲自料理朝政,把坏事杜...
杜口裹足
战国时代,策士说客之风很盛,他们凭仗口才,巧言善辩,以博取统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权。范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范睢(或作范雎)本是魏国人,起初投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些差使,没有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受了一顿冤枉,几乎伤了性命。后来,改姓换名,辗转到了秦国。 那时,秦昭王已在位36年,秦国政治上最有势力的人有4个:穰侯、华阳君,都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兄弟;泾阳君、高陵君,都是宣太后宠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