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的康熙字典释义

斤【卯集下】【斤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舉欣切,音筋。《說文》斫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集韻》或作釿。

《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註》六兩爲鍰。

姓。《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廣韻》《集韻》《韻會》居焮切,音靳。《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詩·周頌》斤斤其明。《傳》斤斤,明察也。

《集韻》許斤切,音欣。斤斤,仁也。

斤的网络解释


jīn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① 同本义 [axe]。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釿锯制焉。以釿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斤斧(斧头) 斤墨(斧头与墨斗) 斤凿(斧头与凿子)

②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small hoe]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斤
jīn
〈量〉
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 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catty]
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四十斤金椎。——《史记·魏公子列传》
千余斤。——唐·白居易《卖炭翁》
四五十斤。——明·魏禧《大铁椎传》
市肉二斤。——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斤两(计算重量的单位) 斤重(重量)斤
jīn
〈动〉
① 砍削,砍杀 [cut]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桥赋》
横斤山木。——《南史·宋测传》
又如:斤削(砍削) 斤迹(斧头削砍的痕迹) 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如:斤正(斤斧,斤削。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② 过分计较 [be too calculating]。如:斤斤较量(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斤
jīn
 ㄐㄧㄣˉ
①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斤。~~(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如“~~计较”)。

②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斤。斤
jin
如“千斤”(qiānjin):起重的工具

另见 jīn

康熙字典 - 斤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斤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斤的部首是--,4画,独体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