恹的康熙字典释义

懕【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韻會》幺鹽切《正韻》衣鹽切,音㤿。《說文》安也。从心厭聲。

通作厭。《詩·小雅》厭厭夜飮。《說文》引《詩》作懕。《朱註》厭厭,安也,亦久也。蓋飮酒之久,將醉而有安詳之容也。

《集韻》於豔切,音。足也。或省作厭猒。

《集韻》益涉切,音魘。心可也。

恹的网络解释


yān
<形>
(形声。从心,厌声。本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 困倦,精神委靡 [be weak and weary throughillness]。亦用以形容病态。也作“恹恹”。如:恹恹缩缩(精神委靡困顿) 恹缠(缠绵无力)

② 微弱 [weak delicate]
僧体枯瘦,气息恹然,渐无生气。——清·葆光子《物妖志》恹

yān
 ㄧㄢˉ
〔恹恹〕a.病态,如“病~~” b.安详。

康熙字典 - 恹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恹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恹的部首是忄部,9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