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的字简介

〈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5帕,或105牛顿/米2,或106达因/厘米2(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巴bā
(1)(动)盼望:~望|眼~~。
(2)(动)紧贴:~着墙。
(3)(动)粘住:粥~锅了。
(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
(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
(6)(动)〈方〉张开:眨~。
(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8)(名)指四川东部。
(9)(名)姓。
(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