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哙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3
统一码
5672
仓颉
ROMA
郑码
JOLK
四角号码
68066
电码
0898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KWGJ
注音
ㄎㄨㄞ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噲
kuài
见“哙”。
笔画数:16;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412524312511
kuài
见“哙”。
笔画数:16;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412524312511
英语翻译
swallow, gulp down; greedy
方言集汇
◎ 粤语:f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ai5 [台湾四县腔] woi5 kwai5 [梅县腔] foe.5 voe.5 [海陆丰腔] woi6 woi3 kwai5 [宝安腔] kai5 | woi3
◎ 潮州话:gu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ai5 [台湾四县腔] woi5 kwai5 [梅县腔] foe.5 voe.5 [海陆丰腔] woi6 woi3 kwai5 [宝安腔] kai5 | woi3
◎ 潮州话:guai3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十七夬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快 | 苦夬 | 溪 | 夬合 | 去聲 | 卦 | 合口二等 | 夬 | 蟹 | khruad/qoay | kʰwæi |
百度释义
-
见“哙”。
康熙字典
噲【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夬切,音快。《說文》咽也。
又《詩·小雅》噲噲其正。《箋》噲噲猶快快也,寬明之貌。
又《說文》一曰嚵噲也。
又姓。《廣韻》孝子傳有噲參,鵠銜珠與之。
又《集韻》烏快切,音䵳。小咽。
又《集韻》古邁切,音夬。人名。燕王噲。
又古外切,音膾。地名。史記魏敗趙於噲。通作澮。○按《史記·趙世家》魏敗我澮。本作澮。水名也。《集韻》从口,未知何據。
又入聲,古活切,音括。腫噲,顏色剝錯也。王叔之曰:盈虛不常貌。《莊子·讓王篇》曾子居衞,縕袍無裏,顏色腫噲,手足胼胝。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噲【卷二】【口部】
咽也。从口會聲。讀若快。一曰嚵,噲也。苦夬切
说文解字注
(噲)咽也。噲者、會也。聲氣所會也。从口。會聲。或讀若快。苦夬切。十五部。小雅。噲噲其正。箋云。噲噲猶快快也。謂同音假借。盧氏文弨云。淮南精神訓。噲然得臥。宋書樂志吳吹曲。我皇多噲事。皆與快同。一曰噲、嚵也。此別一義。噲亦複舉字也。凡一曰之下多複舉本字。俗本作嚵噲也。非。集韵作一曰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