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噆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2
统一码
5646
仓颉
RMUA
郑码
JHRK
四角号码
61061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KAQJ
注音
ㄗㄢˇ,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噆食、噆嘬、噉噆、嘬噆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噆
zǎn
叮咬:“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口衔:“食荐梅,噆味含甘。”
笔画数:15;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53515352511
zǎn
叮咬:“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口衔:“食荐梅,噆味含甘。”
笔画数:15;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5351535251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慘 | 七感 | 清 | 覃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覃 | 咸 | chomx/coom | tsʰɒm |
百度释义
-
1.叼;衔。
2.咬;叮。
康熙字典
噆【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七感切,音慘。《說文》嗛也。《玉篇》銜也。《莊子·天運篇》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淮南子·覽冥訓》噆味含甘。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
又《唐韻》子荅切《集韻》作荅切,音帀。義
同。
又《集韻》一曰齧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噆【卷二】【口部】
嗛也。从口朁聲。子荅切
说文解字注
(噆)嗛也。玄應引作銜也。嗛銜音義同。从口。朁聲。子荅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