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啧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1
统一码
5616
仓颉
RQMC
郑码
JCLO
四角号码
65086
电码
0862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KGMY
注音
ㄗㄜ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嘖
zé
见“啧”。
笔画数:14;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1212511134
zé
见“啧”。
笔画数:14;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1212511134
英语翻译
interjection of approval or admi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zik1
◎ 客家话:[梅县腔] zit7 [海陆丰腔] zit7 zip8 [客英字典] zit7 [宝安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陆丰腔] zit7 [台湾四县腔] zit7 zip8
◎ 潮州话:zêh4
◎ 客家话:[梅县腔] zit7 [海陆丰腔] zit7 zip8 [客英字典] zit7 [宝安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陆丰腔] zit7 [台湾四县腔] zit7 zip8
◎ 潮州话:zêh4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嘖 | 側伯 | 莊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crak/trak | ʧɐk |
百度释义
-
1.爭辯,人多嘴雜:~有煩言。
2.古同“賾”,深奧。
康熙字典
嘖【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士革切,音賾。《說文》大呼也。《廣韻》㗲嘖,叫也。
又與賾通。《左傳·定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洽也。《註》嘖,至也。《疏》易云: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謂見其至深之處。賾亦深之義也。謂至于會時,有煩亂忿爭之言,無才辨者,莫之能治也。
又《管子·桓公問》名曰嘖室之議。《註》謂議論者言語讙嘖。《荀子·君道篇》斗斛敦槩者,所以爲嘖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側革切,音責。《廣韻》大呼聲。
又《集韻》嘖嘖,鳴也。《爾雅·釋鳥》宵鳸嘖嘖。《釋文》嘖,莊革反。
又《韻會》爭言貌。《左傳·定四年釋文》嘖,士責反。一音責。《廣韻》或作謮。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嘖【卷二】【口部】
大呼也。从口責聲。謮,嘖或从言。士革切
说文解字注
(嘖)大呼也。呼當作嘑。廣韵。㗲嘖、叫也。左傳定四年。嘖有煩言。从口。責聲。士革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