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的康熙字典释义

嗒【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吐盍切《集韻》《韻會》託合切,音榻。《廣韻》嗒然忘懷也。《集韻》解體貌。《莊子·齊物論》嗒然似喪其耦。

《廣韻》都合切《集韻》德合切,音荅。《玉篇》䑛也。《廣韻》䑛嗒。《集韻》或省作荅。

嗒的网络解释



<象>
① 形容机枪或马蹄等的声音 [latter rattle]。如:机关枪嗒嗒一响,人群向四方逃散

② 口里发声
脚儿斜斜,舌儿嗒嗒。——《西游记》
又如:嗒嗒嗤嗤(嗒嗤嗤。吆喝马的声音)

另见tà嗒

<名>
无线电或电报码中的一长划,报务员用此作为发送一长划的声音的口述表示 [dah]嗒

〈形〉
失意、忘怀的样子 [frustrated]。如:嗒丧 嗒然

另见dā嗒

〈动〉
舔 [lick]。如:嗒嗒(尝一尝。舔舌的样子)嗒

 ㄊㄚˋ
〔嗒然〕形容懊丧的样子,如“~~若失”。嗒

 ㄉㄚˉ
象声词,形容马蹄声、钟表声、机关枪声等。

康熙字典 - 嗒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嗒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嗒的部首是口部,12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