唁的康熙字典释义

唁【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囐《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說文》弔生也。《詩·鄘風》歸唁衛侯。《疏》正義曰: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穀梁傳曰:弔失國曰唁,此據失國言之,若對弔死曰弔,則弔生曰唁。小雅云:不入唁我。左傳曰:齊人獲藏堅,齊侯使夙沙衞唁之。服虔曰:弔生曰唁,以生見獲,故唁之也。《集韻》或作喭。

《集韻》牛偃切,音。義同。

唁的网络解释


yàn
<动>
(形声。从口,言声。本义:对遭遇非常变故者的慰问。后多指对遭遇丧事的人的慰问) [extend condolences]
公孙于齐,齐侯唁公于野井。——《左传》
又如:唁奠(吊唁祭奠) 唁劳(对遭丧事者进行慰问) 唁慰(对死者家属表示安慰)唁
yàn
 ㄧㄢˋ
吊丧,对遭遇丧事表示慰问:唁电(吊丧的电报)。吊唁。慰唁。

康熙字典 - 唁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唁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唁的部首是口部,10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