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的康熙字典释义

具【子集下】【八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正韻》忌遇切,音懼。《說文》共置也。《廣韻》備也,辦也,器具也。《儀禮·饋食禮》東北面告濯具。《前漢·劉澤傳》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註》師古曰:具,供具也。《荀子·王制篇》具具而王,具具而霸。《註》言具其所具也。

與俱通。《詩·小雅》則具是違。《詩詁》俱也。

姓。《左傳》有具丙。

《詩·小雅》爾牲則具。《註》居律反,音橘。

《韻補》叶忌救切,求去聲。《漢·馬融·廣成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虞人植旍,獵者效具。車弊田罷,從入禁囿。

具的网络解释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①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prepare]
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以食具告。——《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
官备则具备。——《礼记·祭统》
寿为具召武帝显。——《汉书·何武传》
礼举仪具。——张衡《东京赋》
具器械。——《孙子·谋攻》
故人具鸡黍。——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二板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别具本章。——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具食(准备食物) 具觞(备酒。觞:酒杯) 具状(备办词状 写状子) 具禀(备办上报的文件) 具覆(备办回复的文件)

② 写,题 [write]
李具状求在狱。——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具草(拟稿,起草) 具衔(题写官衔) 知名不具 具结检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出具保证,以免对尸体、现场等进行检验)

③ 具备,有 [have possess]
具乎其前。——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各具情态。——明·魏学洢《核舟记》
狱具矣。——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具寿(和尚的通称。师父呼弟子或长老呼少年和尚时常用。具有尽其寿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 具眼(具有鉴别事物的见识和能力) 具足(具备)

④ 判决 定案 [verdict]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清·方苞《狱中杂记》具

<副>
① 完备 详尽 [in detail]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 具言(详细说明) 具考(详细推问) 具论(详细讨论) 具告(详细上告)

② 假借为“俱”。都 全 [entirely completely]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
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
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墨子·备梯》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具对所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 具然(自足的样子)具

<名>
① 用具 器械 [tool]
实战之具。——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记·货殖列传》
虑患之具。——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 具理(瓶罐之类的器皿) 农具 文具 刑具 卧具 茶具 道具 餐具 量具

② 才能 才干 [talent]
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干诚之具。——明·刘基《卖柑者言》

③ 酒席 [feast]
今有贵客,为具召之。——《史记》

④ 饭食 [food]
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则佐长者视具。——《礼记·内则》。注:“馔也。”
分曹携具。——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具

 ㄐㄩˋ
① 器物:器具。

② 备有:具备。具有。别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③ 备,办:具呈。具结。具名。具领。敬具菲酌。

④ 古同“俱”,都,完全。

⑤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具。一具男尸。具

<量>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如:一具尸体

康熙字典 - 具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具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具的部首是--,8画,上下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