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的康熙字典释义
烏【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於《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又《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又《玉篇》語辭也。
又《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又《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又《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又《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又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又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又《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又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又《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又《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又《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又《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乌的网络解释
烏
wū
<名>
(象形。本义:鸟名,乌鸦)
① 同本义 [crow]
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乌鸟(乌鸦之属) 乌鸢(乌鸦和老鹰) 乌鹊(乌鸦和喜鹊) 乌师(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 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②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sun]。如:乌阳(太阳。亦喻昌明盛世) 乌轮(日轮,太阳) 乌焰(红日) 乌照(日光) 乌飞兔走(时光流逝) 乌星暗没(日落) 乌兔(日月)
③ 刚孵化出的幼蚕 [young silkworm]
[蚕] 子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广蚕桑说辑补》乌
烏
wū
<形>
浅黑色 [black dark]
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三国志·邓艾传》
又如:乌衣(黑衣) 乌巾(黑头巾) 乌丸(墨的别名) 乌油(黑而光润) 乌麻(黑芝麻) 乌黑黑(黑压压) 乌丝(黑丝) 乌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 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 乌云阵头(大雨将到,乌云密布的情形) 乌云屯集(像乌云一样密集)乌
烏
wū
ㄨˉ
① 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② 黑色的:乌亮。乌云。
③ 无,没有:化为乌有。
④ 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⑤ 古同“呜”,呜乎。
⑥ 姓。乌
烏
wū
<副>
[指原因或理由] 怎么 [指可能或似乎可能的原因] 怎么 [how]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又如:乌有此事?乌
烏
wù
〔乌拉〕wùla [leather boots lined with wula sedge] 东北地区冬天穿的用皮革制的鞋,里面垫乌拉草
另见wū乌
烏
wū
<叹>
也作“於”。表示感叹
乌见异则噪,…。——《埤雅》
另见wù
康熙字典 - 乌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乌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乌的部首是丿部,4画,独体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