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基本信息
李益的祖籍: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李益的出生地:郑州
李益的逝世时间:约830年
李益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百科介绍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生平
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孟门参军、左散骑常侍等职。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著述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李益的诗词
行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
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
赴邠宁留别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侠少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
夜发军中
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半夜
上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
下楼
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看花
代人乞花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春风
竹溪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宁知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
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
送辽阳使还军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二月
听唱赤白桃李花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欲向
过马嵬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远诗]
路至墙垣问樵者顾予云是太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