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

基本信息
施肩吾的出生地: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
施肩吾的逝世时间:861年
施肩吾的信仰:道教
施肩吾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施肩吾百科介绍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 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
北宋大中祥符时期,另有一位修道者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子。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钟吕传道集》等。
施肩吾主要成就
民间开发台湾澎湖第一人
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施肩吾的诗词
瀑布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如裁
赠边将
轻生奉国不为难战苦身多旧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
杂曲歌辞·定情乐
敢嗟君不怜自是命不谐着破
上礼部侍郎陈情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
夜笛词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
杂曲歌辞·起夜来
香销连理带尘覆合欢杯懒卧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
杂曲歌辞·壮士行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磥之筋碍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
古相思
十访九不见甚于菖蒲花可怜
题山僧水阁
山房水阁连空翠沈沈下有蛟
讽山云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
杂曲歌辞·少年行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
杂曲歌辞·杨柳枝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
云州饮席
酒肠虽满少欢情身在云州望
山中玩白鹿
绕洞寻花日易销人间无路得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
春日餐霞阁
洒水初晴物候新餐霞阁上最
幽居乐
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