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释赏析

译文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郑燮简介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生平

  • 出生地:江苏兴化
  • 出生时间:1693年11月22日
  • 逝世时间:1766年1月22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板桥全集》《甘谷菊泉图》《清光留照图》《墨兰图》等

主要成就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

百科介绍

郑板桥(1693—1765年),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

郑燮的诗词

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

[清代]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题竹石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雪

[清代]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赠袁枚

[清代]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

山中雪后

[清代]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题画竹

[清代]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

[清代]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

题画兰

[清代]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题画兰

[清代]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清代]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画菊与某官留别

[清代]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代]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