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遇雨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太平洋遇雨注释赏析

赏析

  诗作于戊戌政变后一年由日赴美途中。船行太平洋上,大雨倾盆,作者遂即景抒情。前句通过“纵横”、“二洲”,写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次句在写景中加以夸张与想象。眼前大雨巨浪,使他产生联想:它似将荡涤天地间的污浊而后东流。言为心声,故“浪淘”两字,表现出作者渴望驱除现实中黑暗势力的心愿。诗句浅近,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翻译

注释
(1)纵横:形容雨雾迷茫,无边无际。
(2)亘:gèn,横贯,从此端直达彼端。
(3)二洲:指亚洲、美洲。太平洋东接美洲,西接亚洲。
(4)浪淘天地:形容浪涛好象在荡涤天地。
(5)劫余人物:指戊戌改变后的劫余人物,包括诗人自己。
(6)淘难尽:指维新变法的人物没有杀尽。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处反用其意。
(7)风雷: 龚自珍 《己亥杂诗》有“九州生气恃风雷”。诗人借以比喻自己怀有改良社会的雄心壮志。远游:指诗人远游美州。
白话译文
我乘船过太平洋见雨雾迷茫横贯亚洲美洲,远处水天相连浪涛好象在荡涤天地向东流去。戊戌政变后的劫余人物不会被历史浪潮涤荡尽,今天我又怀着改革社会的雄心壮志作远游。

梁启超简介

生平

  • 出生地:广东省新会市
  • 逝世时间:1929年1月19日

背景信息

  • 信仰:新法家、改良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公车上书”,呼吁救亡图存宣传变法的主张,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领导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理论

百科介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府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1]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2]

梁启超

梁启超的诗词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代]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

爱国歌四章

[清代]

泱泱哉!吾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

自励

[清代]

平生最恶牢骚语,作态呻吟苦恨谁。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立身岂患无余地,报国惟忧或后时。未学...

台湾竹枝词

[清代]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志未酬

[清代]

志未酬,志未酬,问君之志几时酬?志亦无尽量,酬亦无尽时。世界进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众生苦...

赋示校员及诸生

[清代]

在昔吾居夷,希与尘客接,箱根山一月,归装稿盈箧。虽匪周世用,乃实与心惬,如何归乎来?两载投牢筴。愧傣...

澳亚归舟杂兴

[清代]

长途短发两萧森,独自凭栏独自吟。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归时三四月之交,实南半球之秋末也。乘...

水调歌头 

[清代]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

拆屋行

[清代]

麻衣病嫠血濡足,负携八雏路旁哭。穷腊惨栗天雨霜,身无完裙居无屋。自言近市有数椽,太翁所搆垂百年,中停...

浪淘沙 

[清代]

燕子旧人家,枨触年华。锦城春尽又飞花。不是浔阳江上客,休听琵琶。轻梦怕愁遮,云影窗纱。一天浓絮太亏他...

读陆放翁集

[清代]

叹老嗟卑却未曾,转因贫病气崚嶒。英雄学道当如此,笑尔儒冠怨杜陵。...

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清代]

山中赵邠卿,起居复何似?去秋书千言,短李为我致,坐客睹欲夺,我怒几色市;比复凭罗隐,寄五十六字,把之...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