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九折沧江转苇航,花间流水自宫商。岩开天线登无路,殿鏁仟金拜有光。曝背龟从平石上,避人猴向险枝藏。断桥盍有重红日,狂欲乘风扣魏王。

翻译

译文
(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注释
武夷山: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典故用的太多,读起来似乎觉得云里雾里。这是李商隐的习惯,他的很多诗中都是如此。这首诗典故中,神仙武夷山君被当地的少年怠慢,居然生气,肚量何其狭窄,为拒乡人求访竟以毛竹作机关,中者成疾,心肠何其歹毒。这样的神仙令人生厌,避之唯恐不及还求他作甚?
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道虚》:“(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武夷山神号武夷君,秦始皇二年,一日语村人曰:‘汝等以八月十五日会山顶。’是日村人毕集,……闻空中人声,不见其形。须臾乐响,亦但见乐器,不见其人。”
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 “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落往来,蹊径遂绝。”
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这同样也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幔亭招宴”:相传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于幔亭峰顶设彩屋、幔亭数百间,大会乡人。应召男女二千余人,沿着跨空虹桥,鱼贯而上。众乡人听见空中赞礼人称他们为“曾孙”,并命按男女分东西列坐。亭之东幄内奏“宾云左仙”之曲,西幄内奏“宾云右仙”之曲。接着饮酒,数巡之后,又命歌师彭令昭唱“人间可哀”之曲。歌罢,彩云四合。又听空中赞礼人说:曾孙可告辞回去。乡人下了山,忽然风雨暴至,虹桥飞断。回顾山顶岑寂,葱翠峭拔如初。“生毛竹”、“曾孙”这两则神话传说,宋人祝穆在《武夷山记》里均有记载。

张至龙的诗词

[宋代]

槁形冷度几晨昏,不受东风一点恩。却有仟人求作伴,浪游星渚到天门。...

寄苕川故人

[宋代]

千古长情只翠岑,休谈点石化黄金。秋来国事方尝胆,病后禅机忽上心。老眼看书嫌字细,乾喉饮酒喜杯深。几回...

答黄芳洲

[宋代]

抱膝书楼望太清,一生心事月同明。因过隣寺分茶供,闲取高僧史传评。...

东林寺

[宋代]

满院香风乍熟楂,猴孙抱子坐枯槎。头陀不惯迎宾客,自折芙蓉供释迦。...

梅花十咏·欲谢

[宋代]

垂垂雪中枝,暗里度香远。忽动调羹机,黏枝花力软。...

梅花十咏·小实

[宋代]

青青长朱裳,小摘脆不堕。勿欺如豆微,中怀仁已大。...

子期台

[宋代]

拾叶题诗愧不才,袖遮微日上层台。山僧分我松阴坐,隔岸花香渡水来。...

登东山怀朱静佳

[宋代]

布石行山磵,云封竹洞名。照池传古貌,借箸数同庚。禽斗巢几覆,蛛闲纲半成。冬深犹见菊,还忆晋渊明。...

古别离

[宋代]

扶上花骢酒半醺,望沉鞭影暗销魂。离情恐被行人觉,背拂菱药补泪痕。...

采莲曲

[宋代]

荷叶笼头学道情,花妆那似妾妆清。双双头白犹交颈,翻笑鸳鸯不老成。...

梅花十咏·欲开

[宋代]

凝成姑射姿,幽洁世所独。春近迫芳心,羞涩破唇玉。...

晚窗

[宋代]

风约钟声落耳根,归鸦点点不成群。前山野烧青烟起,散满空中作暮云。...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