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適,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详,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大明注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注释
(1)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在下:指人间。
(2)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在上:指天上。
(3)忱:信任。斯:句末助词。
(4)维:犹“为”。
(5)位:同“立”。适(dí):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6)挟:控制、占有。四方:天下。
(7)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8)自:来自。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
(9)嫔: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
(10)乃:就。及:与。
(11)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12)大:同“太”。有身:有孕。
(13)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
(14)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15)昭:借作“劭”,勤勉。事:服事、侍奉。
(16)聿:犹“乃”,就。怀:徕,招来。
(17)厥:犹“其”,他、他的。回:邪僻。
(18)受:承受、享有。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
(19)监:明察。在下:指文王的德业。
(20)初载:初始,指年青时。
(21)作:成。合:婚配。
(22)洽(hé):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阳:河北面。
(23)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
(24)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
(25)大邦:指殷商。子:未嫁的女子。传说殷商帝乙(纣父)曾将妹妹嫁给了周文王。
(26)伣(qiàn):如,好比。天之妹:天上的美女。
(27)文:占卜的文辞。
(28)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
(29)不:通“丕”,大。光:荣光,荣耀。
(30)缵:续。莘(shēn):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
(31)长子:指伯邑考。行: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
(32)笃:发语词。释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33)保右:即“保佑”。命:命令。尔:犹“之”,指武王姬发。
(34)燮:读为“袭”。袭伐,即袭击讨伐。
(35)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
(36)矢:同“誓”,誓师。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
(37)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兴:兴盛、胜利。
(38)临:监临。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
(39)无:同“勿”。贰:同“二”。
(40)檀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41)驷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42)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
(43)时:是。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
(44)凉:辅佐。
(45)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46)会朝:黎明。

鉴赏

  这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它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皇矣》、《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此篇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是上述一组开国史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算是这组史诗的最后一篇。《毛诗序》说:“《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意思当然是对的,但说得抽象了些。朱熹《诗集传》说:“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说它和《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又太拘泥了。其实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其中,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翻译

注释
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在下:指人间。
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在上:指天上。
忱:信任。斯:句末助词。
易:轻率怠慢。维:犹“为”。
位:同“立”。适(dí):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 史记 ·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挟:控制、占有。四方:天下。
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自:来自。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
嫔(pín):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
乃:就。及:与。
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大:同“太”。有身:有孕。
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昭:借作“劭”,勤勉。事:服事、侍奉。
聿:犹“乃”,就。怀:徕,招来。
厥:犹“其”,他、他的。回:邪僻。
受:承受、享有。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
监:明察。在下:指文王的德业。
初载:初始,指年青时。
作:成。合:婚配。
洽(hé):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阳:河北面。
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
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
大邦:指殷商。子:未嫁的女子。
伣(qiàn):如,好比。天之妹:天上的美女。
文:占卜的文辞。
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
不:通“丕”,大。光:荣光,荣耀。
缵(zuǎn):续。莘(shēn):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
长子:指伯邑考。行: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
笃:厚,指天降厚恩。一说为发语词。
保右:即“保佑”。命:命令。尔:犹“之”,指武王姬发。
燮(xí):读为“袭”。袭伐,即袭击讨伐。
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
矢:同“誓”,誓师。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
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兴:兴盛、胜利。
临:监临。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
无:同“勿”。贰:同“二”。
檀(tán)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驷(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
时:是。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
凉:辅佐。《韩诗》作“亮”。
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会朝(zhāo):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白话译文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大明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诗经简介

百科介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

诗经的诗词

关雎

[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采薇

[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硕鼠

[先秦]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伯兮

[先秦]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汉广

[先秦]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柏舟

[先秦]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风雨

[先秦]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谷风

[先秦]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卷耳

[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

白驹

[先秦]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於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殷其雷

[先秦]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白华

[先秦]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