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

今兹商用事,馀热亦已末。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晚风爽乌匼,筋力苏摧折。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救暍。阴阳相主客,时序递回斡。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欻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惆怅白头吟,萧条游侠窟。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少壮迹颇疏,欢乐曾倏忽。杖藜风尘际,老丑难翦拂。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贱夫美一睡,烦促婴词笔。

翻译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初至夔州作,故云“衰年旅炎方”。史言是年春旱,至六月始雨,观诗云“徂暑终衰歇”则知夔州六月尚无雨也。七月三日,盖立秋之日,凡公诗记日者,皆指节候言。

今兹商用事①,余热亦已未②。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③。亭午减汗流④,比邻耐人聒⑤。晚风爽乌匼⑥,筋力苏摧折⑦。

(从初秋叙起。五六,言亭午热退,承余热句。七八,言晚加小凉,承生意句。)

①《孟子》:“今兹未能。”《同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前汉·五行志》:“尊卦用事。”②已未,已尽也。③《庄子》:“待决西江之水而活汝。”④《天台山赋》:“羲和亭午。”⑤比邻,见二卷。⑥薛梦符曰:“乌匼,乌巾也。赵曰:今有匼顶巾之语。【吴若本注】魏武拟古皮弁,裁嫌帛以为幍,以色别贵贱。晋咸和中制,尚书八座丞郎、门下三省,皆白幍。二宫直官鸟纱幍,作帢,音恰,苦协切。字书无匼字。【朱注】《博物志》:魏武作白帢。《礼部韵略》:“帢,帽也,亦作匼,士服,状如弁,缺四角。至匼字古人多用之,如 鲍照诗“银屏匼匝”,公诗“马头金匼匝”,《唐书》杨再思阿匼取容,卢杞谄谀阿匼,皆不以言巾。洪驹父谓乌匼不舒貌,此臆说耳。⑦ 吴均诗:“不为君所惜,摧折尚何言。”

闭目逾十旬①,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师②,健步闻旱越③。园蔬抱金玉④,无以供采掇⑤。密云虽聚散⑥。徂暑终衰歇⑦。

(此申言旱虐难堪,承上余热来。退藏,雨师下来。健步,旱越疾行。抱金玉,贵如金玉也。终衰歇,终夏无雨也。)
① 谢灵运诗:“我劳盈十旬。”②《易》:“退藏于密。”《大人赋》:“诛风伯,刑雨师。”③《山海经》:黄帝攻蚩尤于冀州之野,蚩尤请凤伯雨师纵大风雨,帝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上,所居不雨。《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裸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鼮,俗曰旱越,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④ 庾信诗:“拂云就园蔬。”《洛阳伽蓝记》:玉蕊金茎。⑤《诗》:“薄言采之,薄言掇之。”⑥《易》:“密云不雨。”⑦《诗》:“六月徂暑。”

前圣昚焚巫①,武王亲救暍②。阴阳相主客③,时序递回斡④。洒落惟清秋⑤,昏霾一空阔。萧萧紫塞雁⑥,南向欲行列。

(此预道秋凉节候,承上晚风来。阴阳进退,时序迭有转移,古人不焚巫而惟救暍,正有见于此耳。今秋雁南飞,喜时候之不爽矣。)

①臧文仲当时有圣人之名,故云前圣。其谏止焚巫事,见前。②《帝王世纪》:武王自孟津还,及于周,见暍人,王自左拥而右扇之。③古谚:“越阡度陌,互为主客。”④ 谢惠连《七夕》诗:“倾河易回斡。”⑤ 潘岳赋:“庭树摵以洒落。”⑥《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

歘思红颜日①,霜露冻阶闼。胡马挟雕弓②,鸣弦不虚发③。长鈚逐狡兔④,突羽当满月⑤。惆怅《白头吟》⑥,萧条游侠窟⑦。

(此追论壮年乐事,亦从秋景想出。上六思昔,下二伤今。【 卢注】此即《壮游》诗中“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事也。)①庾信诗:“红颜无复多。”②《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③《上林赋》:“弦不虚发。”④《广韵》:“鈚,箭也。”《通俗文》:“骨镞曰,铁镞曰镝,鸣箭曰骹,霍叶曰鈚,皆古制。”⑤赵曰:突羽,其羽奔突而疾也。刘孝威赋:“弯弓满月之势。”⑥《楚辞》:“惆怅兮私自怜。” 卓文君有《白头吟》。⑦郭璞诗:“京华游侠窟。”

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少壮迹颇疏①,..欢乐曾倏忽②。杖藜风尘际③,老丑难剪拂④。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⑤。贱夫美一睡⑥,烦促婴词笔⑦。

(此结出呈元之意。上四称元,中四自叙,下四宾主并收。《杜臆》:曹长喜烧炼,故末以此戏之,谓其虽得仙术,未能羽化,犹是池中物。而已之善睡,不减于仙游。方云修真者戒睡,故云戏呈。此章,前四段各八句,末段十二句收。)

①迹颇疏,言踪迹疏放。向秀《思旧赋序》:“嵇意远而疏。”② 蔡琰《笳曲》:“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又:“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③《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④刘孝标《绝交论》:“剪拂使长鸣。”⑤《吴志》:周瑜曰:“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⑥《续仙传》:夏侯隐登山渡水,亦闭目美睡,人同行,闻其鼾声而不蹉跌,人称睡仙。⑦ 张华诗:“烦促每有余。”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