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遥买杖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翻译

译文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个在出售拐杖的人,因为价钱便宜,就用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这时秭归城中恰好又有一个村民被人所杀,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识出了拐杖,说:“这是我父亲的拐杖。”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尽了。李遥确实是买的拐杖,然而卖拐杖的人已不见了,李瑶无法还给自己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最终不知道那个卖拐杖的人是谁。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卖拐杖的人,就此牵连到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这一件事也真的蹊跷啊。

注释
随州: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
逾年:第二年.
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
至:到
数:几
是:这
适:正好,恰好
为:被
验:检验
榜掠备至:受尽拷打。
实:确实
通:押送到。
败:败露。
怪:对..........感到奇怪

沈括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时间:1031年
  • 逝世时间:1095年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梦溪笔谈》《良方》

主要成就

地方治绩、自然科学

百科介绍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1]
沈括

沈括的诗词

石油诗

[宋代]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开元乐/三台

[宋代]

殿後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古人铸鉴

[宋代]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

开元乐

[宋代]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开元乐/三台

[宋代]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开元乐/三台

[宋代]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开元乐/三台

[宋代]

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尝茶·谁把嫩香名雀舌

[宋代]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叹老·为觅少年心不得

[宋代]

为觅少年心不得,当时感旧已潸然。情怀此日君休问,又老当时二十年。...

开元乐·楼上正临宫外

[宋代]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秀州秋日·草满池塘霜送梅

[宋代]

草满池塘霜送梅,林疏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风叶断,愁心低逐雁声来。流午...

鄜延凯歌·马尾胡琴随汉车

[宋代]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