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往·倚剑东冥势独雄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翻译

注释
①舟师:水军。
②“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这里代指俞家水军。
③“扶桑”:语出《 南史 ·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古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这里代指倭寇。
④冥:通“溟”。东冥:东海。
⑤翀(chōng):通“冲”,直上飞。这句是说船在海中,船上旗帜上下翻飞。
⑥队火:舰队所发射的炮火。河汉:即银河。
⑦虬(qiú)龙: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虬龙宫:指倭寇的巢穴。
⑧景:即“影”。归篷:归帆。
⑨陈:通“阵”,作战列阵。背水陈:谓背水列阵,陷之死地以战胜敌人。这是韩信破赵用兵之法。见《 史记 ·淮阴侯列传》。奇:杰出。
白话译文
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
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上的旗子上下舞动,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
船队打炮时的火光震天动地,摇乱了海面倒映的银河,胜利的凯歌和正义之气压向了倭寇的巢穴。
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慰。

俞大猷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晋江
  • 逝世时间:公元1579年

主要成就

征剿倭寇

百科介绍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将领、武术家。曾参与和部分领导了明代沿海抗倭战争,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考中武进士,授职守卫金门、同安一带,历任百户、参将、总兵、都督、同知等职。转战江苏、福建、广东和山西大同等地,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不仅多次得到皇帝嘉奖,还被时人称为“俞家军”。在47年的戎马生涯中,俞大猷虽血战倭寇13年,有显赫军功,但一生宦途坎坷,曾四次做参将,六次做总兵,官至都督,还曾被蒙冤入狱。晚年三次曾上疏请求告老归乡,万历七年(1579年),病死于任上。赠左都督,谥武襄。著有《剑经》传世。[1-3](概述图片来源[4])
俞大猷

俞大猷的诗词

与尹推府

[明代]

匣内青锋磨砺久,连舟航海斩妖魑。笑看风浪迷天地,静拨盘针定夏夷。渊隐虬龙惊阵跃,汉飞牛斗避锋移。捷书...

短歌行赠武河汤将军擢镇狼山

[明代]

蛟川见君蛩然喜,虎须猿臂一男子。三尺雕弓丈八矛,目底倭奴若蚍蚁。一笑遂为莫逆交,剖心相示寄生死。君战...

舟师·倚剑东冥势独雄

[明代]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