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

秋床归卧不缘愁,病与衰谋作老仇。数树直青能尔瘦,一轩残照为谁留。

翻译

【注释】:
“两个黄鹂”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春, 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中写景佳作。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意欲乘舟东下的打算。
--引自“中青网”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 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周啸天)
------------------------------------------------
此依朱本与前诗连编,旧在永泰元年者非。是年四月,严武方卒,公行出蜀矣。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①。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首章,咏园中夏景。别开门,恐踏笋也。却背村,为堑隔也。朱老、阮生,俱成都人。 黄希曰:朱老,当是南邻朱山人。阮生,岂指阮隐居耶。阮居秦州,故云拟对。)

①行椒,椒之成行者。《怀旧赋》:“列列行椒。”

其二

欲作鱼梁云覆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①。

(次章,为鱼梁而赋也。赵曰: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公故不敢冒险以取利。)①汉武帝《瓠子歌》:“隤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①。

(三章,咏溪前诸景。此皆指现前所见,而近远兼举。)

① 范成大《吴船录》:蜀人入吴者,皆从合江亭登舟,其西则万里桥。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 吴人设。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①。

(四章,为药圃而赋也。种药在两亭之间,故青色叠映。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未及成形耳。《杜臆》: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有条有甲,见种药多品。)

①吴论:成形,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之类。 杨慎曰:绝句四句皆对,少陵“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耳。唐绝万首,如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又 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二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其余如 李峤《送 司马承祯还山》云:“蓬阁桃源两地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又 柳中庸《征人怨》云:“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镮。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又 周朴《边塞曲》云:“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几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斯亦其次也。

升庵所引,此一体也。唐人诸法毕备,皆当参考,以取众家之长。凡绝句散起散结者,乃截律诗首尾,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花满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张继《枫桥夜泊》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也。有对起对结者,乃截律诗中四句,如 张仲素《汉苑行》云“回雁高飞太液池,新花低发上林枝。年先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未知”, 王烈《塞上曲》云“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黄花戍上雁长飞。”有似对非对者,如 张祐《胡渭州》云“享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 江万里流。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张敬忠《边词》云“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发时”,是也。有散起对结者,乃截律诗上四句,如李白《上皇西巡歌》云“谁道君 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李华《春行寄兴》云“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有对起散结者,乃截律诗下四句,如李白《东鲁门泛舟》云“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雍陶《韦处士郊居》云“满庭诗景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是也。有金首声律谨严不爽一字者,如 白居易《 竹枝词》云“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贾岛《渡桑干》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井州是故乡。”有平仄不谐而近于七古者,如李白《山中问答》云“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韦 应物《滁州西涧》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平仄未谐而并拈仄韵者,如君山老父闲吟云“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李洞《绣岭宫》云“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有首句不拈韵脚,而以仄对平者,如 王维《九日忆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戏题盘石》云“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仇兆鳌《杜诗详注》-----------

陈师道简介

生平

  • 出生地: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 出生时间:皇祐五年(1053年)
  • 逝世时间: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廿九(1102年1月19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后山先生集》和《后山词》等

主要成就

“苏门六君子”之一

百科介绍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

陈师道的诗词

绝句四首

[宋代]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寄外舅郭大夫

[宋代]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捕狼·一狼将四子

[宋代]

一狼将四子,二岭走千羊。意得无前敌,时乖阙後防。宁知射生手,已发弩机张。会使乌鸢饱,空令豺虎伤。...

九日寄秦觏

[宋代]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莫鸦。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

西江月

[宋代]

点点轻黄减白,垂垂重露生鲜。肌香骨秀月中仙。雪满瑶台曳练。绰约却宜长见,清真不假馀妍。殷勤与插小婵娟...

绝句四首

[宋代]

芒鞋竹杖最关身,散发披衣不待人。三两作邻堪共活,五千插架未为贫。...

清平乐

[宋代]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

示三子

[宋代]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了佑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虞美人

[宋代]

城南观阁连云起。形像丹青里。使君笳鼓渡江来。尽带江南春色、放春回。青春欲住风催去。流水花无数。尊前触...

南乡子

[宋代]

晴野下田收。照影寒江落雁洲。禅榻茶炉深闭阁,飕飕。横雨旁风不到头。登览却轻酬。剩作新诗报答秋。人意自...

西江月

[宋代]

楼上风生白羽,尊前笑出青春。破红展翠恰如今。把酒如何不饮。绣幕灯深绿暗,画帘人语黄昏。晚云将雨不成阴...

妾薄命二首

[宋代]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