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一番海角凄凉梦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翻译

【注释】:
这首《采桑子》,是作者客居南雄州时追怀汴京繁华、伤时感乱之作。
起笔二句叙梦回汴京。“海角”指词人当时所在的岭南海隅之地。“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带,当时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在这里,即使做梦,也该是凄凉的。但今宵所作的梦,却把自己带回了往昔繁华的旧都。“海角”与“长安”,不仅表明空间距离遥远,而且标志着丧乱与繁华、战争与承平两个不同的历史环境。“却”字正突出强调了这不同的历史环境所给予词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有意外的欣喜,更含无限的感怆。
“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二句展示梦境中京师繁华旧事的一角。在华美的居室里,翠帐低悬,犀帘垂地,床前的屏风,曲曲斜斜,依旧展开着十二扇屏山。这里只写“翠帐”、“犀帘”、“屏山”,而它们所暗示的往昔汴京士大夫的繁华生活、温馨旧事不难想见。“依旧”二字,不但贯通上下两句,而且贯通上下两片。在梦中,这一切都是那样熟悉、亲切,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这一切已经成为不可回复的旧梦。梦中“依旧”正暗示出梦后的荡然无存。
过片“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紧承上片三四句,续写繁华旧梦。美丽的歌妓在宴席上为自己调琴理弦,弹奏乐曲,敛眉低首,若不胜情,说不尽的温馨旖旎,风流绮艳。上片三四句侧重写环境,这两句侧重写人的活动。两汇合,即一幅华堂夜宴图。
由此可见词人所怀恋的汴京繁华,实际上就是上层士大夫的乐宴生活。
“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云散,用 宋玉《高唐赋》 巫山神女旦为朝云的故实,暗示绮艳梦境的消逝;香残,是说梦境既逝,梦中的馨香亦不复存留。眼前面对的,是荒寒的海角凄凉之地;耳畔听到的,是夜半风雨交加中蛮溪流水的凄寒声响。消逝的梦境与凄寒的现境的对照,强化了词人的今昔盛衰之感、伤时感乱之痛和天涯羁旅之悲,结尾的“寒”字,不纯是切肤之感到的,更是内心寂寞凄凉的反映。

朱敦儒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洛阳
  • 逝世时间:公元1159年

主要成就

获得“词俊”之名,“洛中八俊”

百科介绍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朱敦儒

朱敦儒的诗词

浣溪沙

[宋代]

碧玉阑干白玉人。倚花吹叶忍黄昏。萧郎一去又经春。 眉淡翠峰愁易聚,脸残红雨泪难匀。纤腰减半缘罗裙。...

相见欢

[宋代]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柳枝

[宋代]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 酒一杯,泪双垂。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

采桑子

[宋代]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

采桑子

[宋代]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陈霜。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昼短歌长。红烛黄花夜未...

诉衷情

[宋代]

月中玉兔日中鸦。随我度年华。不管寒暄风雨,饱饭热煎茶。 居士竹,故侯瓜。老生涯。自然天地,本分云山...

卜算子

[宋代]

陌上雪销初,才得江梅信。翦彩盘金院落香,便觉烧灯近。乐事眼前多,春酒今年胜。好趁迎梅接柳时,满引金杯...

十二时

[宋代]

连云衰草,连天晚照,连山红叶。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信绝。问黄花、又共谁折。征人最愁...

好事近

[宋代]

回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批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代]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

忆秦娥

[宋代]

吴船窄。吴江岸下长安客。长安客。惊尘心绪,转蓬踪迹。征鸿也是关河隔。孤飞万里谁相识。谁相识。三更月落...

采桑子

[宋代]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