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纪南歌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翻译

〔题解〕

“纪南歌”:乐府曲名。“纪南”,城名。位于荆州市江陵区以北5公里处,又名郢城。由于地处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又称为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 王元年(前689年)就在这里建都,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进郢都,400多年间,有20代楚王都以这里为都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长江流域的第一大都。

这首市诗描写了一群善于骑射的猎手在天寒地冻时节出门骑猎,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怀念为楚国兴盛作出贡献的女流之辈樊姬。

〔作者〕

见诗人《咏史二首》第一首的介绍。

〔品析〕

诗人一生坎坷,两次遭贬,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每到一地善于向当地学习,运用 民歌的形式写下了大量的短诗,同时把历史人物融汇到诗歌中去,使诗歌更加诗意浓郁,情深意长。如五绝诗中的《寓兴二首》、《古调二首》、《乞那曲词》、《敬酬微工见寄》、《戏和吕八郡内书怀》等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可以当叙事诗看,可以当咏怀诗看,也可以当凭吊诗看。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这两句是写景。诗人用对仗的方法写出当时的荆楚风光,上句的“纪南城”,即楚国的郢都故城;下举的“荆门路”,即通往荆门山的路,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纪南城相距不远。诗中“风烟”与“尘土”相对,诗人说:纪南城头上,被如烟的雾霭笼罩着;荆门路上,尘土飞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诗人在后面的两句作了说明。

“天寒多骑猎,走上樊姬墓。”这两句点名诗的主旨,诗人是在怀念楚庄王的夫人樊姬。上句写出荆楚之地的民风,当地的民众喜欢骑马打猎。“天寒”二字点明时间;“多”字则表明这种骑猎成风,在天寒地冻的寒天腊月,人们无所事事,纷纷出去骑马打猎,一半是为了生计,一半是为了消磨时光。这句也回答了上两句的荆门路上为什么风烟滚滚,尘土飞扬。下句的“走”,有一种跑马的意思。人们不禁要问,人们打猎归打猎,为什么要纷纷走上樊姬墓呢?原来,这樊姬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值得人们怀念的女中豪杰。这女人与打猎也很有关系。原来,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 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樊姬还谏楚庄王不要迷恋女色,要招纳贤才,结果使楚国逐步强盛、称霸。因此,历代有不少的名人志士来此游览凭吊。唐代诗人 张说在《登九里台题樊姬墓》一诗中赞颂道:“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 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并在序言中写道:“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墓,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惟直西有樊姬墓,因后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可见,诗人的这句“走上樊姬墓”不是可有可无之句,而是神来之笔,诗人并不是单纯的写人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骑马打猎,而是别有所旨,诗人是在怀念樊姬,怀念楚国曾经的辉煌。

这首诗如叙家常,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匠心独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令人思而得之。全诗以“走上樊姬墓”作结,有悠然不尽之意。诗人没有丝毫表现樊姬的事迹,而是通过人们纷纷来到樊姬墓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们从中思而得之,得出樊姬不是一般凡人的结论,从中生出怀念和敬仰之情。

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

杂曲歌辞·纪南歌出处

全唐诗:卷26_36

刘禹锡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河南洛阳
  • 出生时间:772年
  • 逝世时间:842年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

主要成就

永贞革新、诗歌创作治理州郡

百科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2],其先中山靖王刘胜[3],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4]。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5],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词

陋室铭

[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浪淘沙

[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秋词

[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唐代]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 孔融书就八年多。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

乌衣巷

[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洞庭

[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竹枝词

[唐代]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石头城

[唐代]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唐代]

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近来溽暑侵亭馆, 应觉清谈胜绮罗。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

途中早发

[唐代]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春词

[唐代]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