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注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注释
①罗袜:丝织的袜子。   
②却下:放下。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玉阶怨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0_115,全唐诗:卷164_11

李白简介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生平

  • 逝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
  • 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
  • 逝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 信仰:道教

主要作品

《静夜思》《蜀道难》《明堂赋》《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主要成就

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百科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他一生喜好云游四方,由于一生中在青莲此地居住时间最久,在青莲的生活也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之为青莲居士。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将李白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

李白的诗词

望天门山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蜀道难

[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

静夜思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渡荆门送别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

早发白帝城

[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进酒

[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独坐敬亭山

[唐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夜宿山寺

[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