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翻译

[注释](1)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之水。(2)雪藕丝:把藕的白丝除掉。

[译文]太阳落山,正好是放船乘凉的时机;河上清风吹拂,水面泛起微波。水边竹林的深处,正是留客的好地方;荷叶青青,正是歇凉的好地方。贵公子们用冰调制冷饮之水,歌*们除掉嫩藕的白丝。此时,天上黑云泛起,要下解署的雨了,这莫不是雨在催人作诗么?

[注释](1)沾:打湿。(2)越女:越地的美女,代指歌*。(3)燕女:燕地的美女,代指歌*。(4)缆:系船的绳子。(5)翻:却。萧飒:(秋风)萧瑟。(6)陂塘:水塘。此指丈八沟。

[译文]雨水打湿了座席,风急浪大拍击着船头。歌*们的红裙子湿透了,愁容满面。大家赶快把缆绳系在柳树上,风雨吹打得船上的帐幔翻卷,浪花拍击着船头。回来的路上却有如秋风萧瑟,丈八沟的五月好像就是秋凉季节。
------------------------
此诗年月难考,大抵在天宝间未乱时作。【鹤注】丈八沟,天宝元年,韦坚所通漕渠。《旧史》:大历元年九月,京兆尹奏开漕渠入苑,阔八尺,深一丈。渠成,上御安福门以观之。岂素有是渠,其后又开欤?《通志》: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①。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②。公子调冰水③,佳人雪藕丝④。片云头上黑⑤,应是雨催诗⑥。

(此章为同游记胜也。首联泛舟入沟,次联纳凉之景,三联公子携妓,结聊晚际遇雨。轻迟深净四字,诗眼甚工。胡夏客曰:公子作诗,催之亦未必速就,“应是雨催诗”,调笑中却有含蓄。)

①何承天《鼓吹曲》:“轻风起红尘。”②梁简文帝诗:“荷净月应来。” 徐陵诗:“纳凉高树下。”③ 应玚诗:“公子爱宾客。” 庾信诗:“开冰带井水。”④ 曹植诗:“南国有佳人。”《家语》:“黍以雪桃。”注:“雪,拭也。” 朱超道诗:“摘除莲上叶,拖出藕中丝。”⑤梁简文帝诗:“可怜片云生,暂重还复轻。”⑥赵曰:东坡诗“飒飒催诗白雨来”,句本于杜。

其二

雨来沾席上①,风急打船头②。越女红裙湿③,燕姬翠黛愁④。缆侵堤柳系⑤,幔卷浪花浮⑥。归路翻萧飒⑦,陂塘五月秋⑧。

(承上章,伤风雨骤至也。雨来风急,领起全意。三四就席上言,五六就船头言。陂塘萧飒,五月成秋,以见乐不可极,万事皆然。《杜臆》:妓兼南北,见诸公子各尚豪华。【赵汸庄】北人不惯乘舟,故遇风雨而愁。)①朱超诗:“浮梁带雨来。”《记》:“儒有席上之珍。”②沈君攸诗:“风急细流翻。”《风俗通》:船头谓之舢,尾谓之舻。庾信诗:“五两开船头。”③《吴越春秋》:“右抱越女。” 陈后主诗:“转态结红裙。”④武陵王纪诗:“燕姬奏妙舞。”《后汉书》:明帝宫人,拂青黛蛾眉。庾信诗:“眉心浓黛直点。”⑤缆以维舟,幔以蔽日。侵,迫近也。庾信诗:“幰拂缘堤柳。”⑥梁元帝诗:“朝浮兮浪华。”柳■诗:“浃叠浪花生。”⑦陶潜诗:“行行循归路。”《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陈后主诗:“寒气尚萧飒。”⑧ 应璩《与从弟书》:“逍遥陂塘之上。”《记》:仲夏行秋令,是即五月秋也。【黄生注】结应纳凉意,五字亦警。王嗣奭曰:二首相为首尾,以云雨为过脉,而归路萧飒,与放船好相照,故下“翻”字。杜公赋诗,有二首、三首,以至数首,其气脉大都联络照应。偶发于此。
-----------仇兆鳌《杜诗详注》-----------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出处

全唐诗全唐诗:卷224_47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