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到此应常宿,相流可判年。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翻译

【鹤曰】前云“千章夏木清”,初游在夏,此云“春风啜茗时”,重游在春矣。前属天宝十二载,则此当是天宝十三载。诗又云“何日沾微禄”,乃是未授官时也,若十四载,则已授河西尉,又改率府胄曹矣。

问讯东桥竹①,将军有报书②。倒衣还命驾③,高枕乃吾庐④。花妥驾捎蝶⑤,溪喧獭趁鱼⑥。重来休沐地⑦,真作野人居⑧。

(此章为重过而作,又是总起。上四,重过之由,下四,重过之景。【洪仲注】去夏之笋,隔年成竹,故云问竹。倒衣命驾,望公朝至。高枕吾庐,要公夜宿。《杜臆》将二句作报书中语,是也。旧云公视何园为吾庐,几于冒认己有矣。花妥溪喧,林中见闻,二句倒装,本言莺捎蝶而花堕,獭趁鱼而溪喧耳。黄生曰:野人居,承休沐地,皆就将军言。与 长孙正隐诗“歌钟虽戚里,林薮是山家”同意。旧以野人居属公自言者,非。按:后章有“耽野趣”之句,知黄说不易矣。曰还、曰重,俱点重游。①《古诗为焦仲卿妻》:“幸可广问讯”。【顾注】东桥,即第五桥。问讯云竹,此暗翻“看竹何须问主人”事。② 陈琳乐府:“报书往边地。”③《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司马相如《美人赋》:“命驾而东。”《晋书》:吕安与 嵇康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④《国策》:“未得高枕而卧也。”陶潜诗:“吾亦爱吾庐。”⑤ 黄希曰:《曲礼正义》云:妥,下也。苏氏云:关中人谓落为妥。三山老人曰:花妥,即花堕也。捎,取也,掠也。⑥《月令》:“獭祭鱼。”⑦《汉书·张安世传》:休沐未尝出。汉制:内臣,五日一出休沐。注:“言休息沐浴也。”⑧ 庾信《小园赋》:“名为野人之家。卢元昌曰:天宝间,五家竞开第舍,一堂之费,动逾千万,至且撤韦氏宅为虢国居,又于亲仁坊起禄山第,莫不穷极壮丽。公子将军,特表曰野人居,取其俭朴以风世也。

其二

山雨樽仍在①,沙沉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②,天清皇子陂③。向来幽兴极,步屧向东篱④。

(次章,备写重来景事。樽榻依然,言主人能置酒而留宾。犬迎客,去年习见也,鸦护儿,今春乳子也,四句皆重游意。寺前云薄,陂上天清,方喜雨后初晴,故幽兴勃然,遂向东篱而览胜。末句起下平台之游。雨中对酒,故言樽在。尘封榻上,故云沙沉。落巢,谓新雏生落巢中。或云鸦儿落地,或云新巢落成,俱非。此章幽兴,与前游首章相应。)

① 王融诗:“潺湲石溜泻,绵蛮山雨闻。”② 尹式诗:“云薄鳞逾细。”【朱注】《唐书》:长安县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德八年置,贞观十年废,二十一年复置,曰翠微宫,笼山为苑,元和中以为寺。《长安志》:翠微宫,在万年县外终南山之上。公诗已云翠微寺,恐非元和间所改也。③晋曹毗诗:“天清月晖澄。”《水经注》:潏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故名皇子肢,隋改承安,唐复旧。《杜臆》:《名胜志》:杜曲在西安府之东,子美旧居。韦曲在城南,韦曲之东,有郑庄,即 郑虔所居,西有塔坡,何将军之山林也。皇子陂,在韦曲之西。以皇对翠,乃借对法, 岑参《早朝》诗“紫陌”“皇州”作对,亦此法也。④《宋书》:袁粲为丹阳尹,尝步屧白杨郊野间。《说文》:“屧,履中荐也。”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此章后四句,顾宸谓翠寺、皇陂,公幽兴所注,故过东篱而往游于此。其说非也。若果游其地,不应轻点陂寺,况翠寺在南,皇陂在西,又不当向东篱而迂道。周篆谓翠寺、皇陂,前游之幽兴已极,故过东篱而别寻佳胜。此说亦非。若果属前游,何不于前十章叙入?且昆池、柳渚,俱经旁记,何独遗此胜地耶?原来翠寺、皇陂,只言遥望之景,诗意主在云薄天清,晴光可爱,以逗起末句耳。按顾注:此章云“向来幽兴极”,是追忆从前,下章云“自今幽兴熟”,是预期后日,两章系相照应。《杜臆》疑“幽”“兴”叠见,欲改作“游兴极”,反失作者之旨。

其三

落日平台上①,春风啜茗时②。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③。翡翠鸣衣桁④,蜻蜓立钓丝⑤。自今幽兴熟⑥,来往亦无期⑦。

(三章,叙平台之游。平台记地,春风记时。点笔题诗,平台之趣写得萧散。翡翠晴蜒,春时之景写得工细。六句皆今日幽兴。来往无期,欲常览此胜也。曰极,曰熟,又点重游。)

① 张率诗:“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②赵汸疑后游在夏,因改“春风”作“薰风”,今依鹤注,直是春游。③ 赵云:置砚 于石栏,而题诗于桐叶。《杜臆》:砚在石栏而身坐台上,故须斜点笔。笔点,以笔濡墨也。④《说文》:“翡,赤羽雀。”“翠,青羽雀。” 张正见诗:“竹竿鸣翡翠”。《韵会》:“桁,竹竿也。” 顾云:晒衣之桁。古乐府:“还视桁上无悬衣。”⑤《楚国策》:蜻蜒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诗》:“其钓维何,维丝伊緍。”⑥ 陈子昂诗:“山深兴转幽。”⑦陶潜诗:“披草共来往。”始而雨,既而晴,渐至日落,尽一日之兴矣,故下章不复言游,而惟称美将军。布置次第俱秩然有条。

其四

颇怪朝参懒①,应耽野趣长②。雨抛金锁甲③,苔卧绿沉枪④。手自移蒲柳⑤,家才足稻粱。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⑥。

(四章,美将军逸兴。将军懒于朝参考,因耽野趣之长也。抛甲卧枪,见朝参之懒。移柳足粱,见野趣之长。末引渊明事,以方其高致。抛甲于雨,卧枪于苔,即前游“不好武”意。《杜臆》:自移,见不耽骄贵。才足,见甘于淡泊。白日羲皇,言可神游千古,不须高卧也,乃翻用陶语。此章幽意,与前游末章相应。)①王右军帖:“吾怪足下朝参少晚。”② 谢惠连诗:“萧疏野趣生。”③薛苍舒曰:车频《秦书》:符坚使熊邈造金银细铠,金为线以缧之。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相衔之密也。《唐六典》:甲之制十有三,今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鎚、锁子,皆铁甲也。 崔颢诗:“错落金锁甲。”④《武库赋》:“绿沉之枪。”《西溪丛话》:绿沉,以调绿漆之,其色深沉,如漆调雌黄之类。 杨慎《丹铅录》:《邺中记》: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绿沉色,或紫绀色。王羲之《笔经》云:有人以绿沉漆管见遗。 虞世南诗:“绿沉明月弦。”刘劭《赵都赋》:“弩有黄间绿沉。”梁简文诗:“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沉弓。” 杨巨源诗:“吟诗白羽扇,校猎绿沉枪。”皆谓以绿沉色为漆,饰枪柄耳。【朱注】吴曾《漫录》:古乐府“绿沉明月弦”,此弓亦号绿沉也。《 宋元嘉起居注》:广州刺史韦朗作绿沉屏风。《六典》:鼓吹工人之服,亦有绿沉。此以绿沉饰器服也。《南史》:任彦升卒,武帝方食西苑绿沉瓜。 皮日休《新竹》诗:“一架三百本,绿沉森冥冥。”皆言其色也。⑤《尔雅疏》:“杨,一名蒲柳,生泽中,可为箭笴。”⑥《陶潜传》:“夏日虚间,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其五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①。蹉跎暮容色②,怅望好林泉③。何日沾微禄④,归山买薄田⑤。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⑥。

(此首叙临别之意,又是总结。上四深羡林泉之胜,下则欲谋归老于此地也。考是年公方四十,而云“暮容色”者,蹉跎不遇,因有慨于暮景耳。【 卢注】时虽参列选序,而尚未定官,故叹微禄难沾。)

①【旧注】《礼记注》云:判,半也。【朱注】古音多四声互用,唐人犹知此法,如“判”字本去声,亦读乎声。《吴越春秋》“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王筠《行路难》“含情蓄怨判不死”,是也。音义与“■”同。杜诗“■”字多作“判”。此诗“可判年”,犹云可■却一年耳。又孙勔《唐韵》,■字收入二十三阮:《玉篇》,■一音伴。则■字正可从仄声叶,非半年之解。②《世说》:周处曰:“年旦蹉跎,终无所成。”《颜氏家训》:“憔悴容色。”③ 谢朓诗:“怅望一途阻。”《北史》:韦敻淡子荣利,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时对琴书,萧然自远。④《后汉·独行传》:赵苞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⑤《世说》:深公答支遁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隋书》: 王通教授河汾间,曰:“通有先人之敝庐,足以蔽风雨,薄田足以具檀粥。”⑥初云樽在,末云把酒,见始终好客。周弘让诗:“把酒念浮生。”
-----------仇兆鳌《杜诗详注》-----------

重游何氏五首出处

全唐诗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