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从孙济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口沓,且复寻诸孙。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翻译

【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朱注】《唐书·宰相世系表》,公为征南十三代,济为征南十四代。今诗云“诸孙”,则公与济当隔二代,非侄行矣。恐表未可据。又《钱笺》引 颜真卿《神道碑》:济为征南十四代孙,东川节度使,兼京兆尹,亦与表合。当以公诗为正。济,字 应物。

平明跨驴出①,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沓②,且复寻诸孙。

(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陶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此诗起语 本之。)

①《楚辞》:“平明发兮苍梧。”②《前汉·息夫躬传》:交游贵戚,趋走权门。”《诗》:“噂沓背憎。”《笺》:“噂噂沓沓,相对语,背则相憎逐。”

诸孙贫无事①,宅舍如荒村②。堂前自生竹③,堂后自生萱①。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⑤。

(此见宅舍之景,而伤本支零落,赋而比也。)

①《何氏语林》:王泰,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②隋 李密诗:“荒村葵蕾深。”③刘峻诗:“修竹堂阴植。”④《诗》:“焉得蘐草,言树之背。”注:“萱草,令人忘忱。背,北堂也。”《疏》:“房堂所居之地,总谓之堂。”⑤《左传》:“其生不蕃。”

淘米少汲水①,汲多井水浑。刘葵莫放手②,放手伤葵根③。

(此见朝饔之事,讽其加意根源,比而兴也。赵次公云:族之有宗,犹水之有源,葵之有根也。水有源,勿浑之而已;葵有根,匆伤之而已;族有宗,则勿疏远之而已。)

①《易正义》:“汲水以至井上。”② 鲍照诗:“腰镰刈葵藿。”《后汉》:永平诏:“残吏放手。”③《吴越春秋》:“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阿翁懒惰久①,觉儿行步奔②。所来为宗族③,亦不为盘飨④。小人利口实⑤,薄俗难具论⑥。勿受外嫌猜⑦,同姓古所敦⑧。

(未述过访之意,勖其敦厚同姓。详玩诗词,似为济有嫌疑而发。行步奔,承上淘米汲水。利口实,起下外人猜嫌。文气在四句分截。此章起首、中间,各四句,前段六句,未段八句。)

①《世说》:张凭对其祖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陶潜诗:“懒惰故无匹。”②《世说》:王右军曰:“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卢注】谓公欲警觉儿辈,故奔走而来。此说未合。公本跨驴而出,非步行而至者。行步,当就济言。《神仙传》: 王烈行步如飞。③《坊记》:“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④《左传》:“乃馈盘飧,置壁焉。”【邵注】“盘,盛饭器。飧,水浇饭也。”⑤按:口实有二义,若承上盘飧,是口腹贪饕,当以《颐卦》“自求口实”为证。若照下外嫌,是口舌谗间,当据《尚书》“以台为口实”作证。宜从后说为确。⑥徐众《三国评》:“情义足以励薄俗。”⑦【邵注】外嫌猜,外人嫌疑而生猜忌。鲍照诗:“不受外嫌猜。”⑧《孔丛子》:“同姓为宗,合族为属。” 曹植《求通亲亲表》:“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此“敦”字所本。卢元昌曰:大历七年, 元载党 徐浩。属杜济以知驿奏优,贬杭州刺史。据此,济交必多比匪,宜此诗有权门噂沓,小人利口等语,盖公之先见也。

《随笔》云:杜诗每用“受”、“觉”二字。其用受字云:“修竹不受暑”、“勿受外嫌猜”、“莫受二毛侵”、“背面受和风”、“监河受贷粟”、“轻燕受风斜”、“能事不受相促迫”、“野航恰受两三人”、“一双白鱼不受钓”、“雄姿未受伏枥恩”。其用党字云:“已觉糟床注”、“更觉松竹幽”、“日觉死生忙”、“最觉润龙麟”、“喜觉都城动”、“更觉老随人”、“觉儿行步奔”、“尚觉王孙贵”、“含凄觉汝贤”、“诗成觉有神”、“已觉披衣惯”、“城池未觉喧”、“无人觉来往”、“直觉巫山暮”、“重觉在天边”、“深觉负平生”、“秋党追随尽”、“追随不觉晚”、“已觉良宵永”、“已觉气与嵩华敌”、“未觉千金满高价”、“梅花欲开不自觉”、“自得隋珠觉夜明”、“更觉良工心独苦”、“始觉屏障生光辉”、“吏情更觉沧州远”、“习池未觉流风尽”,用之虽多,然每字命意不同,又杂千五百篇中,读之唯见其新工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示从孙济出处

全唐诗全唐诗:卷216_22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