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介绍
陆扆(847年-905年),本名允迪,字祥文。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祖籍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父亲徒家北迁陕州,遂生于陕州(今河南陕州),宰相陆贽族孙。
唐朝末期宰相。
曾祖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父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徙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
唐光启二年(886年),陆扆跟从唐僖宗视察山南,擢进士,为巡官,累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陆扆工属辞,文思敏捷。唐昭宗曾作赋,诏学士皆和,扆最先就,昭宗赞叹说:“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
乾宁初年,历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覃王兵犯凤翔,昭宗要派兵镇压,陆扆以为时局刚刚安定,不宜征战,触犯昭宗,贬为峡州刺史。乾宁四年(897年)授工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光化三年(900年)兼户部尚书,封吴郡开国公。 9月,转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年)进阶特进,兼兵(一作户)部尚书。
藩镇朱全忠逼昭宗迁都洛阳,时崔胤执政,贬陆扆为沂王傅、分司东都。昭宗被害后,陆扆贬为濮州司户参军,最后被杀于滑州白马驿。有文集,后代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