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尊前一曲歌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於泪。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翻译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评解】

这首词描述一次宴会上的情景,表现了难以诉说的哀愁。
上片写歌者的悲凄。尊前一曲,含意千重。未歌而泪先流。下片写听者的深切同情。
此情此景,令人不忍闻问。全词通篇抒情,深沉哀婉,含蓄细腻。隐含着离愁别恨。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卜算子》,非深于情思者,绝无如此深刻。非工于描
写者,绝无如此自然。
-----------------
这首词类 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在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象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在抒情,妙在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杜安世简介

生平

  • 出生地:京兆

背景信息

  • 民族:汉

主要作品

《寿域词》

百科介绍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杜安世

杜安世的诗词

惜春令

[宋代]

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醑...

鹤冲天

[宋代]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

杜韦娘

[宋代]

暮春天气,莺老燕子忙如织。间嫩叶题诗哨梅小,乍遍水、新萍圆碧。初牡丹谢了,秋千搭起,垂杨暗锁深深陌。...

端正好

[宋代]

每逢春来长如病。玉容瘦、薄妆相称。双欢未经成孤令。奈厚约、全无定。众禽啾唧声愁听。相思事、多少春恨。...

端正好

[宋代]

露落风高桐叶坠。小庭院、秋凉佳气。兰堂聚饮华筵启。罢令曲、呈珠缀。晚天行云凝香袂。新声内、分明心意。...

惜春令

[宋代]

春梦无凭犹懒起。银烛尽、画帘低垂。小庭杨柳黄金翠,桃脸两三枝。妆阁慵梳洗。闷无绪、玉箫抛掷。絮飘纷纷...

玉阑干

[宋代]

珠帘怕卷春残景。小雨牡丹零欲尽。庭轩悄悄燕高空,风飘絮、绿苔侵径。欲将幽恨传愁信。想後期、无个凭定。...

采明珠

[宋代]

雨乍收,小院尘消,云淡天高露冷。坐看月华生,射玉楼清莹。蟋蟀鸣金井。下帘帏、悄悄空阶,败叶坠风,惹动...

两同心

[宋代]

巍巍剑外,寒霜覆林枝。望衰柳、尚色依依。暮天静、雁阵高飞。入碧云际。江山秋色,遣客心悲。蜀道ε嶮行迟...

凤衔杯

[宋代]

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倚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暮江披。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怅...

玉楼春

[宋代]

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鲛绡玉槛作扃栊,淹雅洞中王母队。不奈风吹兼日。国貌天香无物赛。直须...

少年游

[宋代]

小轩深院是秋时。风叶堕高枝。疏帘静永,薄帷清夜,暑退觉寒微。凄凉天气离愁意,音书杳难期。多情成病不须...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