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翻译

【注释】: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赵其钧)

张旭简介

生平

  • 出生地:苏州吴县
  • 出生时间:约垂拱元年(685年,或稍前,有争议)
  • 逝世时间:约乾元二年(759年,有争议)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主要成就

其草书为唐文宗诏定“三绝”之一

百科介绍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概述图片“张长史像”来源:《吴郡名贤图传赞·卷一》,清代孔继尧绘、顾沅辑  )
张旭

张旭的诗词

桃花溪

[唐代]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春草

[唐代]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春游值雨

[唐代]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山行留客

[唐代]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清溪泛舟

[唐代]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唐代]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春草·春草青青万里余

[唐代]

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孤兴·晴日暖珠箔

[唐代]

晴日暖珠箔,夭桃色正新。红粉青镜中,娟娟可怜嚬。君子在遐险,蕙心谁见珍。罗幕空掩昼,玉颜静移春。江瑟...

从军行·朔胡乘月寇边城

[唐代]

朔胡乘月寇边城,军书插羽刺中京。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闻有...

宿香山阁·暝上春山阁

[唐代]

暝上春山阁,梯云宿半空。轩窗闭潮海,枕席拂烟虹。朱网防栖鸽,纱灯护夕虫。一闻鸡唱晓,已见日曈曈。...

赋得游人久不归

[唐代]

乡关眇天末,引领怅怀归。羁旅久淫滞,物色屡芳菲。稍觉出意尽,行看蓬鬓稀。如何千里外,伫立沾裳衣。...

南山·湖北雨初晴

[唐代]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尽见。岩岩石帆影,如得海风便。仙穴茅山峰,彩云时一见。邀君共探此,异箓残几卷。...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