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零陵郡次新亭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之零陵郡次新亭注释赏析

注释

①干:大水之旁。
②沧:苍。水色青苍,所以流水称“沧流”。未可源:言不能穷其源。已:止。末二句写水程行役之劳。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赴零陵(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内史任,在新亭止宿时所写的。新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地近江滨,当时是朝士们游宴之所。

  诗歌的前四句写江景。江面开阔,看不见对岸,远远望去,迷迷濛濛,树木仿佛浮在滔滔的江水之旁,所以说“江干远树浮”。再把眼光移向更远处,只见“天末孤烟起”,一股云烟在天的尽头飘然而起,显得那么孤寂淡远。在这二句中,诗人用一个“远”字和一个“孤”字写出了大江景色的广渺、寂寥。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二句是分写江、天,而“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二句则写江天在诗人视觉中的综合形象。江天一色,浑然一片,分不出哪儿是天边,哪儿是水际;远树朦胧,像云烟一样轻淡,而云烟变幻,也像远树一样“浮”在江天相连之处,云烟远树混为一体。这二句着意写江景的迷濛淡远。

  面对着浩渺的江天、朦胧的烟树,诗人心中涌起一股迷惘的情绪,他不禁吟出伤感的诗句:“沧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颿”,同帆。诗人说:江水浩荡,滔滔不绝,难以穷尽其源!我这只扬帆的小船要飘流到何时,才能停泊?这是诗人对着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官前程的担忧。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使人仿佛看到一位心事重重的旅人在眺望江天远树云烟。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翻译

注释
⑴零陵:县名,属湖南省。次:停留。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南,即劳劳亭。
⑵江干:江岸。干:水边。
⑶天末:天边。
⑷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⑸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⑹颿(fān):同“帆”。
白话译文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范云简介

生平

  • 出生地:南乡舞阴
  • 出生时间:451年
  • 逝世时间:503年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成就

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

百科介绍

范云(451年~503年),字彦龙,南乡郡舞阴县(今河南泌阳县)人。南朝梁大臣,著名文学家,范缜从弟。  六岁时,随姑父袁叔明读《诗经》,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南齐朝,进入竟陵王萧子良幕府,“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随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称赏。还朝后,迁零陵内史,转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拜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  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御驾临殡,追赠本官、侍中、卫将军,赐谥号为文。
范云

范云的诗词

别诗

[南北朝]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咏寒松诗

[南北朝]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赠俊公道人诗

[南北朝]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效古诗

[南北朝]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失道...

咏早蝉诗

[南北朝]

生随春冰薄。质与秋尘轻。端绥挹霄液。飞音承露清。...

送沉记室夜别诗

[南北朝]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扪萝忽遗我。折桂方思君。...

望织女诗

[南北朝]

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

渡黄河

[南北朝]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

拟古五杂组诗

[南北朝]

五杂组。会涂山。往复还。两崤关。不得已。孀与鳏。...

送别

[南北朝]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自君之出矣

[南北朝]

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数名诗

[南北朝]

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畧。雄虎自为羣。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