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宝押绣帘斜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翻译

【注释】:
李莱老的这首《浪淘沙》,从内容上看,其上半阕显然受了 温庭筠婉约词的影响。下半阕则比较直露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思。读来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觉。
与内容表达的含蓄深邃相一致,这阕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大多不用正面涂抹。词中人物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多情,一是善良美丽。集中反映主人公多情的词句,除了“双戴桃花”和“数尽归鸦”之外,还可以挑出“银筝初试合琵琶”、“流水韶华”、“闲倚阑干无藉在”等。不过,要从这些词句中确切看出主人公的丰富感情来,那还是要下一番品味的功夫的。比如,之所以说“银筝初试合琵琶”与感情有关,就是因为在这种境况下弄筝鼓琴,实际上是用乐曲寄托她不尽的哀思。至于女主人公的心灵与容貌,词中表现得更为深邃。只有在对下列各句的仔细揣摸中,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作者的用心。“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打扮,服饰与梳妆这样入时,自然是与人的娇美灵秀分不开的。“银筝初试合琵琶”一句透露了词中人物对艺术的精通,要是没有秀美聪慧的心灵,这一点是万万办不到的。此外,主人公看见天涯芳草,便有感于“流水韶华”,从而面对晚风杨柳,又有“闲倚阑干无藉在”(即无聊赖)的凄楚,都些都说明她是一个通灵俊秀的美貌女子。
在情调的安排上,这首词前半阕近乎秾艳,后半阕则较为淡远,这都是由主题的表达所决定的。在上半阕中,词用“宝押”(押,镇帘之物)、“绣帘”描写豪华的居处,用“莺燕谁家”写优雅的环境,用“银筝初试合琵琶”写高雅的精神生活,用“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精心的妆梳打扮。这样,越是把主人公的生活描写得荣耀富贵,便越突出了她心灵的唯一缺憾——爱人久旅不归。因此,她戴花必“双”,裁春衫一定要适时,这又都是她盼归心理的反映。而求侣觅双的莺燕却更叫她空添惆怅,那么“银筝”“琵琶”上的曲子,当然在诉说她的苦闷心思了。到了下半阕,作者有意改变了字面的色彩。在这里,“芳草天涯”是凄迷孤独的,“晚风杨柳绿交加”是淡寞晦暗的,“归鸦”是寂寞的,而“流水韶华”的感叹,“闲倚阑干”的情态,“数尽归鸦”的行为,又都是十分荒凉悲苦的。如果说,上半阕的艳丽是对主人公情绪的反衬的话,那么下半阕的暗淡,就正是主人公心理的真实写照了。

李莱老简介

百科介绍

李莱老(约公元1260年前后在世),字周隐(词综作字逛翁。此从绝妙好词),号秋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景定初前后在世。他大约是李彭老的兄弟。亦工词,与周密时相唱酬。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知严州。词与李彭老合为《龟溪二隐集》。
李莱老

李莱老的诗词

扬州慢

[宋代]

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叹而...

浪淘沙

[宋代]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

高阳台(落梅)

[宋代]

门掩香残,屏摇梦冷,珠钿糁缀芳尘。临水搴花,流来疑是行云。藓梢空挂凄凉月,想鹤归、犹怨黄昏。黯消凝。...

西江月(海棠)

[宋代]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清雾冥冥。银簪悬烛锦官城。困倚墙头半影。 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更深犹唤玉...

惜红衣

[宋代]

笛送西泠,帆过杜曲。昼阴芳绿。门巷清风,还寻故人屋。苍华发冷,笑瘦影、相看如竹。幽谷。烟树晚莺,诉经...

小重山

[宋代]

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几雨里,近清明。吹箫门巷冷无声。梨花月,今夜负中庭。 远岫敛修颦。春愁吟入谱,...

清平乐

[宋代]

绿窗初晓。枕上闻啼鸟。不恨王孙归不早。只恨天涯芳草。锦书红泪千行。一春无限思量。折得垂杨寄与,丝丝都...

杏花天

[宋代]

年时中酒风流病。正雨暗、コ芜深径。人家寒食烟初禁。狼藉梨花雪影。 西湖梦、红沈翠冷。记舞板、歌裙厮...

倦寻芳

[宋代]

缭墙黏藓,糁径飞梅,春绪无赖。绣压垂帘,骨有许多寒在。宝幄香消龙麝饼,钿车尘冷鸳鸯带。想西园,被一程...

木兰花慢

[宋代]

向烟霞堆里,著吟屋、最高层。望海日翻红,林霏散白,猿鸟幽深。双岑。倚天翠湿,看浮云、收尽雨还晴。晓色...

青玉案

[宋代]

吟情老尽江南句。几千万、垂丝缕。花冷絮飞寒食路。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

谒金门

[宋代]

春意态。闲却远山横黛。香径莓苔嗟粉坏。凤靴双斗彩。折得花枝懒戴。犹恋鸳鸯飞盖。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