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翻译

【注释】:
裴迪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是 王维最好的朋友。后来,王维隐居于蓝田(今属陕西)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别墅有华子岗、竹里馆、鹿柴等名胜多处,王维与裴迪各赋五言绝句二十首,互为唱和,以歌咏其优美景色。《华子岗》即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诗的前两句写落日、松风和草露,连用两个动词,一“起”一“落”,把夕阳西下、晚风初起的薄暮景色,勾画得十分鲜明,使读者仿佛看到夕阳倚着远山慢慢西沉的景象,听见晚风掠过松林的飒飒声,初步领略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家”与“日落”相应,不仅点出了诗人已游览多时,而且也画出了作者游兴未尽、漫步下岗的悠然自得的形象。以下,随着作者“还家”的足迹,进一步展示了华子岗的优美景色。深山高岗之上,本是云遮雾绕,水气蒙蒙,春夏季节尤其如此。但现在是天高气爽的秋日(王维同时写的《华子岗》有云:“连山复秋色”),又加上松风吹拂,落日照射,水气蒸发很快,那青草上的露水早已挥发殆尽了,故说“草露晞”。诗人脚踩在这些干了的山草之上,感到特别轻柔细软,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后两句写云光、山翠。云光,指落日的余晖。“侵”,有逐渐浸染之意。“云光侵履迹”,不仅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照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引导读者去想象那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点染下富于变化的奇景。可谓“一字落下,境界全出”。如果换成“映”、“照”等字,那就缺乏韵味了。“山翠”,指苍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强了动感,使人想见那山色是如何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侵”和“拂”都可说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诗活了,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轻拂着诗人的衣衫,表现了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而这,正折射出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使诗人对华子岗的美好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作者并没有工细地刻镂华子岗的景物,而是着重从听觉、视觉、触觉几方面去摄取最能表现自己情趣的景象,把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蕴含丰富,具有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神韵。 王士祯说,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带经堂诗话》)。所谓“入禅”,也是指自然,有天趣,有神韵。这首《华子岗》正代表了辋川绝句的共同风格。

( 徐定祥)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出处

全唐诗:卷129_15

裴迪简介

生平

  • 出生地:关中(今属陕西)
  • 出生时间:不详
  • 逝世时间:不详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送崔九》《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等。

百科介绍

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诗人王维的好友。
裴迪

裴迪的诗词

送崔九

[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笑。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代]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文杏馆

[唐代]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后复回顾。...

辛夷坞

[唐代]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鹿柴

[唐代]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辋川集二十首·斤竹岭

[唐代]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漆园

[唐代]

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

辋川集二十首·木兰柴

[唐代]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木兰柴

[唐代]

苍苍落日诗,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辋川集二十首。栾家濑

[唐代]

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唐代]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闻说...

辋川集二十首·南垞

[唐代]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