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七夕

汉渚常多别,山桥忽重游。向云迎翠辇,当月拜珠旒。寝幌凝宵态,妆奁闭晓愁。不堪鸣杼日,空对白榆秋。

翻译

注释
七夕:旧称农历七月七日之夜为七夕,相传牵牛、织女于是夕相会。此事在汉代已有记载,到 南北朝 时期故事渐趋完整。伴随着这一神话的发展和完整,民间有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
益:一作“亦”。羁(jī)愁:羁旅在外的愁思。羁,停留外乡。
穿针妇:七夕这天穿七孔针的妇人,指诗人的妻子。传说中的织女是织锦的能手,所以每逢七夕,妇女往往会穿针向织女乞巧,希望织女赐给她们以高超的工艺技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初学记》引)
故国楼:故乡乞巧的棚架。故国,故乡;楼,指乞巧楼,即乞巧的棚架。
绪风:余风,指夏过之后飒飒的秋风。绪,余。 屈原 《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新月:初出之月。临:一作“登”。
忍:忍心。河汉:即银河,又名银汉,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初学记》:“天河谓之天汉,亦云云汉、星汉、河汉。”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问:一作“望”。斗牛:本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此处是偏义复词,指牛宿,借指牵牛星。
白话译文
客居他乡的时候恰逢七夕佳节,在寄宿的客舍中思乡之愁更剧。
看不见妻子在明月下穿针乞巧,只能空自怀念故乡乞巧的棚架。
余风才刚刚能减轻心头的燥热,初升的月亮便开始挂在夜幕下。
此情此景下谁忍心抬头看天河?遥望着天边的牵牛星这样问道。

他乡七夕出处

全唐诗:卷465-33

杨衡的诗词

夷陵郡内叙别

[唐代]

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况蒙生死契,岂顾蓬蒿心。雁币任野薄,恩爱缘义深。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将迓...

春梦

[唐代]

空庭日照花如锦,红妆美人当昼寝。傍人不知梦中事,唯见玉钗时坠枕。...

征人

[唐代]

西风屡鸣雁,东郊未升日。繁烟幕幕昏,暗骑萧萧出。望云愁玉塞,眠月想蕙质。借问露沾衣,何如香满室。...

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唐代]

闻君动征棹,犯夜故来寻。强置一尊酒,重款百年心。灯白霜气冷,室虚松韵深。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仙女词

[唐代]

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仙宫一闭无消息,遥结芳心向碧云。...

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唐代]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旧户...

宿云溪观,赋得秋灯引送客

[唐代]

云房寄宿秋夜客,一灯荧荧照虚壁。虫声呼客客未眠,几人语话清景侧。不可离别愁纷多,秋灯秋灯奈别何。...

送人流雷州

[唐代]

逐客指天涯,人间此路赊。地图经大庾,水驿过长沙。腊月雷州雨,秋风桂岭花。不知荒徼外,何处有人家。...

卢十五竹亭送侄偁归山

[唐代]

落叶寒拥壁,清霜夜沾石。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殷勤一尊酒,晓月当窗白。...

送王秀才往安南

[唐代]

君为蹈海客,客路谁谙悉。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经端溪峡中

[唐代]

阴岸东流水,上有微风生。素羽漾翠涧,碧苔敷丹英。重林宿雨晦,远岫孤霞明。飞猱相攀牵,白云乱纵横。有客...

南海苦雨,寄赠王四侍御

[唐代]

炎风杂海气,暑雨每成霖。涂泥亲杖屦,苔藓渍衣襟。念近剧怀远,涉浅定知深。暗沟夜滴滴,荒庭昼霪霪。折简...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