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遇雨二首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翻译

【注释】: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用着比兴,别有寄托。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趣,乃是宋人在诗歌“小结裹”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诚斋(万里)最擅此。而这首《溪上遇雨》居然是早于诚斋二三百年的“诚斋体”。

再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没有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括的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

夏雨有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何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象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观。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令人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东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仅就一处(“望湖楼”外)落墨,写出景色在不同时刻上的变化。而此诗则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如就诗的情韵而言,苏诗较胜;如论结构的出奇,此诗则不宜多让。

可见,诗分唐宋是大体的区分,不能绝对看待。王渔洋曾列举宋绝句风调类唐人者数十首,是宋中有唐;另一方面,宋诗的不少倾向往往可以追根溯源到中晚唐,是唐中有宋。大抵唐 诗经过两度繁荣,晚唐诗人已感难乎为继,从取材到手法便开始有所标新立异了。这个唐宋诗交替的消息,从 崔道融《溪上遇雨》一篇是略可窥到一些的。

(周啸天)

溪上遇雨二首出处

全唐诗:卷714-43

崔道融简介

生平

  • 出生地: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 逝世时间:907年

背景信息

  • 信仰:道教

百科介绍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崔道融

崔道融的诗词

旅行

[唐代]

少壮经勤苦,衰年始浪游。谁怜不龟手,他处却封侯。...

梅花

[唐代]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古树

[唐代]

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

钓鱼

[唐代]

闲钓江鱼不钓名,瓦瓯斟酒暮山青。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楚怀王

[唐代]

宫花一朵掌中开,缓急翻为敌国媒。六里江山天下笑,张仪容易去还来。...

田上

[唐代]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元日有题

[唐代]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溪居即事

[唐代]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班婕妤

[唐代]

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

长门怨

[唐代]

长门花泣一枝春,争奈君恩别处新。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

[唐代]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马嵬

[唐代]

万乘凄凉蜀路归,眼前朱翠与心违。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