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柳

东风晴色挂阑干,眉叶初晴畏晓寒。江上别筵终日有,绿条春在长应难。

翻译

【注释】: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此诗也不脱离情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嫋嫋”、“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之色,冼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之轻盈和春之秾丽,这里径以“一树烟”称之,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忆江柳》)等等。 雍裕之却不屑作经人道过语,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道人之所未道,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试想,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是何等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自是不言而喻的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 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亦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 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盖在于作者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我们就更感觉到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确是匠心独运、高出一筹了。

( 徐定祥)

江边柳出处

全唐诗:卷884-29

李郢简介

生平

  • 出生地:陕西西安

百科介绍

李郢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李郢

李郢的诗词

早发

[唐代]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孔雀

[唐代]

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刺桐...

鹅儿

[唐代]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风吹...

山行

[唐代]

小田微雨稻苗香,田畔清溪潏潏凉。自忆东吴榜舟日,蓼花沟水半篙强。...

[唐代]

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代]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西江...

南池

[唐代]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罒离。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中元夜

[唐代]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湘水...

上裴晋公

[唐代]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惆怅...

阳羡春歌

[唐代]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班竹姑赤。祝陵有酒清若空,煮糯蒸鱼作寒食。长桥新晴好天气,两市儿郎棹船戏。溪头...

酬刘谷立春日吏隐亭见寄

[唐代]

孤亭遥带寺,静者独登临。楚霁江流慢,春归泽气阴。野田青牧马,幽竹暖鸣禽。日日年光尽,何堪故国心。...

赠羽林将军(一作江上逢王将军)

[唐代]

虬须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雕没夜云知御苑,马随仙仗识天香。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唯有...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