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衙行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翻译

【单复注】公避贼艰难之际,得孙宰顾遇,事后感荷而作。 黄希曰:公避寇,在天宝十五载,此云“别来岁月周”,知诗是至德二载追忆避贼时事,非谓归鄜州如此也。【钱笺】《元和郡县志》:同州白水县,汉彭衙县地,春秋秦晋战于彭衙,是也,《寰宇记》:彭衙故城,在白水县东北六十里。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①。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首记避乱彭衙。)
①北走南走,见《汉书》。古乐府《陌上桑》:“不见天路险艰。”
尽室久徒步①,逢人多厚颜②。参差谷鸟吟③,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④,反侧声愈嗔⑤。小儿强解事⑥,故索苦李餐⑦。

(此叙携家远行,儿女颠连之苦。)

①《左传》:“尽室以行。”②《书》:“颜厚有忸怩。”③钟会《孔雀赋》:“华羽参差。” 宋之问诗:“谷鸟啭尚涩。”鸟鸣无人,一路荒凉之景。④古诗:“手中掩口啼。”⑤《诗》:“辗转反侧。”⑥《唐书》:刘仁轨称解事仆射。⑦ 庾信诗:“苦李无人摘。”《晋书》:王戎与群儿戏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竟趋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一旬半雷雨①,泥泞相攀牵②。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③,竟日数里间。野果充猴粮④,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⑤。

(此叙雨后行蹇,困顿流离之状。)

① 徐干诗:“所经未一旬。”《易》:“雷雨之动,满盈。”②荀济诗:“谁肯相攀牵。”③经契阔,谓连朝勤苦,详见六卷。④ 左思诗:“秋菊兼餱粮。”⑤宋之问诗:“暮投入烟宿。”《杜臆》:“暮宿天边烟”。逃难之人,望烟而宿,莫定其居也。
小留同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①,高义薄曾云②。延客已曛黑③,张灯启重门④。暖汤濯我足⑤,剪纸招我魂⑥。
(此记孙宰晋接之情。据诗意,孙宰当在同家洼,遇孙之后,因寄妻子于鄜州,遂欲从芦子关以达灵武。【朱注】鄜州在白水县北,延州在鄜州西北,芦关又在延州北。时公欲北诣灵武,故道出芦关也。)

①【远注】黄希以孙宰为三宰。或曰人名也。玩诗意,人名为近。② 沈约诗:“高义薄云天。”薄,迫也。 王粲诗:“哀鸣入层云。”③ 谢灵运诗:“朝游穷曛黑。”④《汉书·外戚传》:“张灯烛,设帏帐。”《易》:“重门击析。”⑤古歌:“可以濯我足。”⑥梦弼曰:剪纸作旐,以招其魂,不必果有此事,只是多方安慰耳。《韩诗外传》: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兰干①。众雏烂熳睡②,唤起沾盘飧③。誓将与夫子④,永结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备志孙宰周恤之谊。出妻孥,出见宰也。众雏,指儿女。烂熳,熟睡貌。《杜臆》:“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乃代述孙宰语,所谓露心肝于艰难之际者。必如此说,下面文气方顺。旧解俱云夫子指孙宰,误矣。)

①息夫躬《绝命词》:“涕泗流兮萑兰。”瓒曰:“萑兰,涕泗阑干也。”【 王洙注】阑干,泪堕众多貌。【赵注】《谈薮》: 王元景使刘孝绰送之,泣下阑干。②《 鹦鹉赋》:“悯众雏之无知。”《庄子》:“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申涵光曰:烂漫二字,写稚子睡态入神。③《左传》:“盘飧加壁。”注:“飧,水浇饭也。”④陶潜诗:“誓将不复疑。”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①。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②。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末结别后追思之意。《杜臆》:公念孙宰肝隔,时往来于中,故追写逃难之苦愈真,则感勒周旋之德愈重。此章四句起,六句结。前二段各十句,后二段各八句。)

① 潘岳《西征赋》:“ 高祖之兴也,聪明神武,豁达大度。”王粲诗:“喟然伤心肝。”②《梁书》: 何敬容曰:“西晋祖尚玄虚,使中原沦于胡羯。”王粲诗:“豺虎方构患。”黄希曰:仍构患,谓 史思明等,引兵共十万,寇太原,安庆绪使尹子奇及同罗夷兵十万,趋睢阳。此诗用韵,参错不一,经朱注考订,知各本古韵也。至于分析段落,诸家颇混,今钩清眉目,庶朗然易见耳。

萧山 毛奇龄《韵学指要》曰:古韵无明注,惟宋吴棫、郑庠、各有古韵通转注本,惜当时但行棫说,而不行库说,致韵学大晦。考郑氏《古音辩》分古韵六部,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韵,皆协阳音。支、微、齐、佳灰五韵,皆协支音。真、文、元、寒、删、先六韵,皆协先音。鱼、虞、歌、麻四韵,皆协虞音。萧、肴、豪、尤四韵,皆协尤音。侵、覃、盐、咸四韵,皆协覃音。其书出吴氏《韵补》后,按之古音,已得十之九。所略不足者,鱼、虞、歌、麻、与萧、肴、豪、尤,尚分两部耳。按毛氏此书,实足破沈韵之拘隘,阅少陵《彭衙行》合六韵于一篇,唐人尚知古韵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