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草堂宗密上人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口藏宣传十二部, 心台照耀百千灯。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翻译

①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东晋末年, 隋代 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密: 唐代 高僧,生于780年,卒于841年,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807年(元和二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渴清凉国师,执弟子礼。828年(太和二年),入内讲经,文宗赐紫衣、大德之号。宣宗即位,敕谥定慧禅师。著作有《禅源诸诠集都序》和《华严原人论》等九十余卷,后世尊为华严五祖。上人:即上德之人,佛教谓内有德志、外有德行,在人之上之人为上人。晋人多称释子为道人,唐人多以僧人为上人。《十诵律》曰:“人有四种:一、粗人,二、浊人,三、中间人,四、上人。”
②道:即能通、无碍之意。大要有三种:一、有漏道,二、无漏道,三、涅粱道。这里是指宗密的佛学思想和道德品质。佛:佛陀之略称,译曰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意。觉察烦恼,使其不加害于人;觉知诸法事理,如梦之寤,是为觉悟。
③念:即记忆不忘之意。无为:真理之异名。法:谓事物和道理的通称。《唯识述记》一本曰:“法谓轨持,轨谓规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
④十二部:即十二部经,谓一切经分为十二种类之名。即契经、应颂、讽诵、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即记佛种种不可思议之事之经文)、譬喻、论义、自说、方广(即宣说方正广大之真理的经文)、授记(即记与菩萨授成佛的经文)。
⑤心台:即心。《坛经》的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⑥中道:谓佛教的一种不偏不倚的最高真理和众生成佛的中正大道,也是佛教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里是指禅宗的中道,即“超越对立”、“即离两边”、“泯绝分别”、“离言绝相”、“非有非无”的中道。
⑦虚空: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虚空有体有相,体则周遍,相则随色而彼此别异。小乘:与大乘相对,为佛教派别之一。一般指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此后之佛教为大乘。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大乘主张“我法俱空”,小乘主张修习戒、定、慧三学和八正道等,大乘主张还要兼学六波罗蜜;小乘要求修行者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大乘则要求自利利他,乃至“普度众生”。
⑧菩萨行:谓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的菩萨之大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六波罗蜜。
⑨世间:世为迁流、破坏、覆真之意,间为中之意。世间有二:有情世间,即有生者。器世间,谓山河国土等。高僧:谓德高望重之僧人,一般为出家人之尊称。

白居易简介

生平

  • 出生地:河南新郑
  • 出生时间:772年2月28日
  • 逝世时间:846年9月8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主要成就

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百科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邽人(今陕西渭南)[1],出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曾祖父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河南新郑。[2-3]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于洛阳去世,葬于洛阳香山。[4]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5-7]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词

长恨歌

[唐代]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

忆江南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

琵琶引/琵琶行

[唐代]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

暮江吟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卖炭翁

[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

观刈麦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

大林寺桃花

[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池上

[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花非花

[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直中书省

[唐代]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朝代分类